欢迎来到昭昭医考!

400-10234-66 周一至周日:9:00-21:00

当前位置: 研招信息首页 > 历年考题(考生回忆版) > 正文

医学考研2016年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答案及解析

2022-06-27

来源:昭昭医考

放大 缩小

以下是小昭为大家整理的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即将参加西医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下列关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稳态是指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基本恒定

B.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C.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D.稳态调节中都有一个调节点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答案解析】

①选项A:稳态为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而不是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和液体成分的基本恒定(A错),故本题选A。

②选项B:稳态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

③选项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稳态并非固定不变。

④选项D:维持稳态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且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一个相应的调定点,如血压正常范围,血钾等离子的正常浓度。

 

2.在引起和维持细胞内外Na⁺、K⁺不对等分布中起作用的膜蛋白是

A.通道

B.载体

C.离子泵

D.膜受体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主动转运

【答案解析】

①选项C:维持细胞内外Na⁺、K⁺不对等分布中起作用的膜蛋白是钠泵,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逆浓度差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胞内。钠泵直接效应是维持细胞膜两侧Na⁺和K⁺的浓度差,使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达到胞质内的10倍左右,细胞内的K⁺浓度达到细胞外液的30倍左右(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D:通道、载体、膜受体均不能在引起和维持细胞内外Na⁺、K⁺不对等分布中起作用。

 

3.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70mv,钠离子的平衡电位是+60mv,钠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为多少

A.-130mv

B.-10mv

C.+10mv

D.+130mv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动作电位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当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以神经细胞为例根据静息膜电位(-70mV)、Na⁺平衡电位(+60mV)的数值,可求得Na⁺的电-化学驱动力=静息电位-钠离子的平衡电位=-70mV-(+60mV)=-130mV(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C、D:膜电位离离子平衡电位越远,电化学驱动力越大。注意正负号不代表大小,代表离子流动方向,负号“-”代表钠离子内流,正号“+”代表离子外流。

 

4.风湿热时,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原因是

A.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含量增高

B.红细胞本身发生病变

C.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增大

D.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高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红细胞生理特性和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A: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加速红细胞沉降率(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英文简称ESR。决定红细胞沉降率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如风湿热时,红细胞彼此较快地以凹面相贴。形成红细胞叠连,使沉降率加快。

③选项C: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增大,所产生的摩擦力增大,可减慢红细胞沉降率。

④选项D: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多时减慢红细胞沉降率。

 

5.阿司匹林通过减少TXA₂合成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环节是

A.抑制COX

B.抑制TXA₂合成酶

C.抑制PGI₂合成酶

D.抑制PLA₂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受刺激而被激活时,血小板内的磷脂酶A₂被激活裂解膜磷脂,游离出花生四烯酸,后者在环加氧酶(COX)作用下生成前列腺素G₂和H₂(PGG₂和PGH₂),并在血小板内血栓烷合成酶作用下生成TXA₂(血栓烷A₂),TXA₂可降低血小板内cAMP的浓度,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正反馈促进作用。药物阿司匹林机制时抑制血小板中的COX(环加氧酶)而减少TXA₂的生成(A对),故本题选A。

 

6.心室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内产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0期去极化速度快

B.动作电位时程短

C.兴奋传导速度快

D.0期去极化幅度大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心肌的兴奋性

【答案解析】

①选项B:心肌细胞每产生一次兴奋,其膜电位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兴奋性也因之而产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包括不应期、局部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长期。其中有效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给予刺激后不会产生动作电位,称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没有低常期。由于0期Na⁺内流速度慢,导致0期正电荷净内流总量减少,动作电位幅度降低,使最高点距离静息电位更近,复极所需正电荷净外流量减少,在K⁺外流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动作电位时程缩短(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内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的值小于静息电位,使钠离子受到的电驱动力小于静息状态,并且可以激活的Na⁺通道数量比静息状态少,钠离子的通透性小,故0期钠内流的速度慢,0期去极化速度慢。

③选项C:兴奋的传导速度主要跟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有关,因0期去极化速度变慢,幅度降低,故兴奋的传导速度变慢。

④选项D:由于0期Na⁺内流速度慢,导致0期正电荷净内流总量减少,动作电位幅度降低,使最高点距离静息电位更近。

 

7.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不流经的血管是

A.微动脉

B.通血毛细血管

C.微静脉

D.后微动脉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答案解析】

①选项B:注意区分真毛细血管和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静脉的通路。通血毛细血管即为后微动脉的移行部分,其管壁平滑肌逐渐减少至消失。直捷通路多见于骨骼肌中,相对短而直,血流阻力较小,流速较快,经常处于开放状态。其主要功能是使一部分血液经此通路快速进入静脉,以保证静脉回心血量;另外血液在此通路中也可与组织液进行少量的物质交换(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D:迂回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流经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进入真毛细血管网,最后汇入微静脉的微循环通路。该通路因真毛细血管数量多且迂回曲折而得名,加上管壁薄,通透性大,血流缓慢,因而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又称营养通路。

 

8.下列呼吸系统疾病中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是

A.肺炎

B.肺水肿

C.肺气肿

D.肺纤维化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肺通气的阻力

【答案解析】

①选项C:肺气肿时,因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小,顺应性增大,弹性阻力减小,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肺炎严重时吸气和呼气均困难。

③选项B:肺水肿时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的顺应性降低,最终都造成弹性阻力增加,患者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④选项D:肺纤维化时肺的顺应性降低,最终都造成弹性阻力增加,患者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9.下列关于CO影响血氧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CO中毒时血O₂分压下降

B.CO妨碍O₂与Hb的结合

C.C0妨碍O₂与Hb的解离

D.CO中毒时血O₂含量下降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动脉血氧分压是指物理溶解于动脉血中的O₂产生的压力,而CO竞争的是与Hb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的O₂,故CO中毒时动脉血氧分压正常(A错),故本题选A。

②选项B、C:CO中毒既可妨碍Hb与O₂的结合,又能妨碍Hb与O₂的解离,危害极大。

③选项D:动脉血氧含量氧含量是指与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那部分氧,CO中毒时妨碍O₂与Hb的结合,故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10.下列关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其流入流出血液中的PaO₂差接近零,通常处于动脉血环境中

B.PaO₂降低、PaCO₂和H⁺浓度升高对其刺激有协同作用

C.感受器细胞上存在对O₂、CO₂、H⁺敏感的不同受体

D.血供非常丰富,单位时间内血流量为全身之冠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呼吸运动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C:颈动脉体的感受器不存在对CO₂敏感的受体,对CO₂的感受机制是通过H⁺实现。CO₂在细胞内和水生成碳酸后分解成H⁺(C错),故本题选C。

②选项A:因为不断有动脉血迅速补充,组织消耗的氧不多,颈动脉体的动、静脉PO₂差几乎为零,通常处于动脉血环境中。颈动脉体在动脉血PO₂降低、PCO₂或H⁺浓度升高时受到刺激。

③选项B: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和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三种因素对颈动脉体的刺激有相互增强的协同作用。

④选项D: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血液供应都非常丰富,单位时间内血流量为全身之冠。

 

11.胃和小肠蠕动频率的决定性因素

A.胃肠肌间神经丛的活动水平

B.胃肠平滑肌慢波节律

C.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频率

D.胃肠平滑肌本身节律活动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答案解析】

①选项B:当慢波去极化达到或超过电阈时,可引发动作电位,平滑肌细胞收缩增强,慢波上出现的动作电位数目越多,平滑肌细胞收缩越强。慢波节律越快,胃和小肠蠕动次数增毒,因此胃和小肠蠕动频率的决定性因素是胃肠平滑肌慢波节律(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胃肠肌间神经丛的活动水平可影响胃肠慢波节律,并不直接影响胃肠蠕动频率。

③选项C: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频率影响的是收缩强度。

④选项D:胃肠平滑肌节律活动源自胃肠平滑肌慢波节律。

 

12.在胃黏膜壁细胞完全缺乏时,病人不会出现的表现是

A.维生素B₁₂吸收障碍

B.肠道内细菌加速生长

C.胰腺分泌HCO₃⁻减少

D.食物蛋白质消化不良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壁细胞在分泌盐酸的同时,也分泌一种被称为内因子的糖蛋白。壁细胞在分泌盐酸的作用包括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但是肠液中的胰蛋白酶在蛋白质消化中的作用要大于胃蛋白酶的作用,只要胰蛋白酶含量正常就不会导致蛋白质的消化不良(选D),故本题选D。

②选项A:若缺乏内因子,可因维生素B₁₂吸收障碍而影响红细胞生成,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③选项B: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对维持胃及小肠内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④选项C:盐酸随食糜进入小肠后,可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的分泌,进而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13.促进胰腺分泌消化酶最主要的胃肠激素是

A.胃泌素

B.促胰液素

C.胰多肽

D.缩胆囊素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胰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D:缩胆囊素又称促胰酶素,主要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分泌大量酶,因此是促进胰腺分泌消化酶最主要的胃肠激素(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胃泌素也促进胰酶分泌,但作用较缩胆囊素弱,因此不是最主要的胃肠激素。

③选项B:促胰液素主要促进进胰腺导管细胞分泌大量水和HCO₃⁻。

④选项C:胰多肽作用是抑制缩胆囊素和胰酶的分泌。

 

14.人体发热初期,出现畏寒、寒战的原因是

A.产热过程增强

B.散热过程受阻

C.体温调定点上移

D.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C: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发热是由于在致热原作用下引起体内一系列反应,结果使体温调定点被重新设置,如上移到39℃,这种现象称为重调定。由于在发热初期体温低于新的调定点水平,机体首先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随即出现战栗等产热反应,直到体温升高到39℃,此时,产热和散热活动在新的调定点水平达到平衡(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产热过程增强和散热过程受阻为畏寒、寒战的结果,而非原因。

③选项D: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导致中暑。

 

15.利用肾清除率概念测GFR,被清除物除能被肾小球滤过外,尚需满足的条件是

A.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B.可被肾小管重吸收但不可被分泌

C.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但可被分泌

D.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意义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只有被清除物的物质既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也不被肾小管分泌时,肾清除率与GFR才完全相等,才能利用肾清除率测GFR(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当被清除物既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又可被分泌时,如果重吸收小于分泌,物质分泌出体外,说明肾清除率可能大于GFR,如果重吸收大于分泌,物质重吸收体内后肾清除率也可能小于GFR,因此不能用于测定GFR。

③选项B:当被清除物物质被肾小管重吸收但不被分泌时,肾清除率小于GFR,不能用于测定GFR。

④选项C:当被清除物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但被分泌时,肾清除率大于GFR,不能用于测定GFR。

 

16.肾小管重吸收Na⁺和水的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成定比关系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和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A: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也增大;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时,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也减少。近端小管中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称为近端小管的定比重吸收,这种定比重吸收的现象称为球-管平衡。机制是肾小球滤过率增大→进入出球小动脉的血减少→血液浓缩→胶体渗透压增大→促进肾小管重吸收,而肾小管重吸收主要部位就是近端小管(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髓袢降支细段可吸收水而不吸收盐。

③选项C:髓袢升支粗段吸收盐对水不通透。

④选项D:远曲小管吸收盐而对水不通透。

 

17.机体安静情况下,对醛固酮分泌调节不起作用的因素是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高血K⁺

C.高血Na⁺

D.血管紧张素Ⅱ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醛固酮分泌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A:机体安静情况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醛固酮的分泌不起调节作用(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C、D:高血K⁺、血管紧张素Ⅱ刺激醛固酮分泌,高血Na⁺抑制醛固酮分泌,均能调节醛固酮的分泌。其中血管紧张素(主要是AngⅡ)可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通路促进球状带细胞的生长、提高醛固酮合酶的活性,从而促进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

 

18.视网膜中央凹处视敏度较高的原因是

A.感光细胞直径大,感光系统聚合联系

B.感光细胞直径小,感光系统单线联系

C.感光细胞直径小,感光系统聚合联系

D.感光细胞直径大,感光系统单线联系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视网膜中央凹处大量分布且仅分布有视锥细胞,因视锥细胞直径小,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形成单线联系,这种联系方式具有极高的分辨能力,是视网膜中央凹处视敏度极高的原因。单线式联系是指一个突触前神经元仅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例如,视网膜视锥系统的联系方式。这种联系方式可使视锥系统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B对),故本题选B。

 

19.在突触传递中,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数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活化区面积的大小

B.进入末梢的Ca²⁺量

C.末梢内囊泡的大小

D.囊泡内递质的含量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B:影响突触前电位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数量的主要因素包括:进入神经末梢的Ca²⁺量;动作电位频率;动作电位的幅度。Ca²⁺进入促进囊泡释放,因此凡能影响末梢处Ca²⁺内流的因素都能改变递质的释放量,因此在突触传递中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由Ca²⁺触发,递质的释放量与进入神经末梢的Ca²⁺量呈正相关(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活化区仅是囊泡释放时的通路,与释放多少无关。

③选项C:末梢内囊泡的大小与递质种类有关而与递质的释放量无关。

④选项D:囊泡释放的数量主要取决于进入末梢的Ca²⁺量。

 

20.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的是

A.所有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

B.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C.所有副交感节后纤维

D.所有支配血管的交感节后纤维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胆碱能神经纤维指以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其中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均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精神性发汗时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注意区分温热性发汗属于交感胆碱能神经纤维支配。

③选项C:少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某些肽类物质,如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脑啡肽和生长抑素等,属于肽能神经纤维。

④选项D:支配骨骼肌舒血管纤维的交感节后纤维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其余绝大部分支配血管的交感节后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

以上是昭昭西医考研部分考题(考生回忆版)的展示内容,因为内容较多。小昭已经将考题(考生回忆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请自行点击下载即可。

昭昭西综考研专硕(临床)考题(考生回忆版)-2016.pdf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昭昭西医考研上岸秘籍

研友互动

  • 关注公众号
    扫码加入
  • 24考研学习群
    扫码加入
  • 25考研学习群
    扫码加入
  • 关注微博
    扫码加入
  • 师哥师姐
    上岸经验
    扫码加入
  • 师哥师姐
    复试经验
    扫码加入
登录窗口
注册登录后,系统将自动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