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昭昭医考!

400-10234-66 周一至周日:9:00-21:00

当前位置: 研招信息首页 > 历年考题(考生回忆版) > 正文

医学考研2008年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答案及解析

2022-06-27

来源:昭昭医考

放大 缩小

以下是小昭为大家整理的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即将参加西医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从控制论的观点看,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的调控机制是

A.非自动控制

B.负反馈控制

C.正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负反馈

【答案解析】

①选项B: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体内的控制系统绝大多数都属于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能够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在机体生理功能稳态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控制部分发出指令控制受控部分的活动,而其自身的活动不受来自受控部分或其他纠正信息的影响,因此它不可能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自动调控作用。

③选项C:正反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对稳态的维持不发挥作用。

④选项D:前馈控制系统: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收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具有预见性,能够克服反馈“滞后”和“波动”的缺点,但相对反馈控制系统来说并不常见,在机体稳态调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2.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Na⁺内流和K⁺外流的量取决于

A.各自平衡电位

B.细胞的阈电位

C.钠泵活动程度

D.所给刺激强度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动作电位

【答案解析】

①选项A:钠泵钠泵存在生电效应(三个Na⁺出胞,两个K⁺入胞,膜内增加一个负电荷),其活动造成细胞内高钾细胞外高钠的离子不均匀分布。在化学驱动力的作用下,细胞内的高钾有由内向外流动的趋势,细胞外钠有由外向内流动的趋势。如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较高,钾离子外流,形成的电驱动力与化学驱动力方向相反,当钾离子扩散为零的跨膜电位差即为K的平衡电位。在兴奋状态下,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故神经细胞在兴奋过程中,Na⁺内流和K⁺外流的量取决于各自的平衡电位(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D:细胞的阈电位、所给刺激强度是兴奋发生的起始影响因素,单并不会影响兴奋过程中Na⁺内流和K⁺外流的量。

③选项C:钠泵活动增强时,细胞内外Na⁺和K⁺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内流和K⁺外流的数量均增多,钠泵活动程度能都影响Na⁺内流的量,但不能决定Na⁺内流和K⁺外流的量。

 

3.能使骨骼肌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条件是

A.足够强度的单个阈刺激

B.足够持续时间的单个阈刺激

C.间隔小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

D.间隔大于收缩期的一串阈刺激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C:肌肉接受一连串间隔时间很短的刺激时,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尚未结束之前,导致肌肉一直处于收缩的状态,称为强直收缩。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会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和收缩强度。当刺激频率比较高时,后一刺激引起的收缩落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内,肌肉将始终保持收缩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完全强直收缩(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足够持续时间的单个阈刺激引起的都是单收缩。

③选项D:当刺激频率比较低时,后一刺激引起的收缩落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内,肌肉在收缩后有过短暂的舒张,但还未恢复到正常的舒张状况又进入下一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

 

4.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

A.CSF

B.GH

C.IGF

D.EPO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红细胞的生成

【答案解析】

①选项D:EPO即促红细胞生成素,由肾皮质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和肝脏分泌,促进红细胞生成(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CSF为集落刺激因子,根据作用对象分为粒细胞CSF、巨噬细胞CSF、粒细胞和巨噬细胞CSF、EPO等。

③选项B:GH为生长激素。

④选项C:IGF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胰岛素的结构具有同源性,对各类细胞的分化、增殖均有促进作用。

 

5.实验中常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其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B.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

C.防止血小板激活

D.螯合血浆中的Ca²⁺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血液凝固和抗凝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许多环节都需要凝血因子Ⅳ(Ca²⁺)的参与。Ca²⁺可作为辅因子辅助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FⅡ、FⅦ、FⅨ、FⅩ发生凝血作用,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的分子中均含有γ-羟基谷氨酸,和Ca²⁺结合后可发生变构,暴露出与磷脂结合的部位而参与凝血。枸橼酸钠是Ca²⁺螯合剂,可与Ca²⁺结合,生成难解离的可溶性络合物枸橼酸钙,除去血浆中的Ca²⁺,从而起抗凝作用(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抑制凝血酶活性的是体内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包括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等。

③选项B:加强抗凝血酶Ⅲ作用的是肝素,肝素可以使抗凝血酶Ⅲ的抗凝作用增强2000倍以上。

④选项C:防止血小板激活的物质有很多,包括前列环素、NO、腺苷等等。

 

6.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的心泵功能指标是

A.心输出量

B.射血分数

C.心指数

D.心脏做功量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答案解析】

①选项D: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升高,为克服加大的射血阻力,心肌必须增加其收缩强度才能使搏出量保持不变,因而心脏做功量将增加(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由于心肌收缩加强,使搏出量保持不变,故高血压患者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等指标并无明显变化。

 

7.在微循环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结构是

A.微动脉

B.直捷通路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真毛细血管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C: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直捷通路)、微静脉和动-静脉吻合支等部分组成。微循环关闭和开启主要由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决定。毛细血管网的开放和关闭是由局部代谢产物积聚的浓度决定的(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微动脉也接受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但主要受神经调节(微动脉是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血管类型)和体液调节。

③选项B:直捷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静脉的通路,直捷通路的开放与关闭主要由微动脉控制,故主要接受神经和体液调节。

④选项D:较小的微静脉、通血毛细血管和真毛细血管几乎无血管平滑肌分布,不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8.下列选项中,能使肺的静态顺应性降低的因素是

A.肺气肿

B.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C.气道阻力增加

D.惯性阻力增加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肺表面活性物质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肺顺应性是指外来压力克服弹性阻力所引起的肺容量变化。在屏状态下测得的顺应性称肺静态顺应性,在呼吸道有气流状态下测得的顺应性称肺动态顺应性。肺弹性阻力来自肺的弹性成分和肺泡表面张力,属于静态阻力。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肺弹性阻力增加,因弹性阻力与顺应性为倒数,故肺静态顺应性降低(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肺气肿时因弹性成分大量破坏,弹性阻力减小,肺静态顺应性增加。

③选项C、D:惯性阻力、气道阻力影响动态顺应性。

 

9.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PO₂和PCO₂变化幅度的肺容量是

A.深吸气量

B.功能残气量

C.肺活量

D.用力呼气量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肺容量

【答案解析】

①选项B: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为功能余气量或称功能残气量,等于余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人约2500ml。由于功能残气量的稀释作用,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幅度,不致于吸气时肺内PO₂突然升得太高,呼气时PO₂不会降得太低(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深吸气量指平静呼吸末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体量,它是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指标之一。

③选项C:肺活量是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可反映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

④选项D:用力呼气量是指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是反映肺活量大小及呼吸阻力变化的指标。

 

10.动脉血中H⁺浓度升高引起呼吸运动加强的感受器是

A.中枢化学敏感区

B.包钦格复合体

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D.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动脉血H⁺浓度增加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起作用。化学感受性反射是指通过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感受动脉血PO₂、PCO₂和H⁺浓度的变化,使呼吸运动和心血管活动发生改变(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中枢化学敏感区即中枢化学感受器分布的区域,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左右对称,可分为头、中、尾三个区。

③选项B:包钦格复合体位于延髓呼吸中枢,可能是哺乳动物呼吸节律起源的关键部位。

④选项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是动脉压力感受器,介导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动脉血压。

 

11.能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物质是

A.盐酸

B.前列腺素E₂

C.丙谷胺

D.内因子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A:胃蛋白酶原进入胃腔后,在盐酸的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对胃蛋白酶原有激活作用,即自我激活(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前列腺素E₂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③选项C:丙谷胺的机制是与胃泌素竞争胃泌素受体,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④选项D:内因子由壁细胞产生,与维生素B₁₂结合,促进维生素B₁₂在回肠远端的吸收。

 

12.当胰液缺乏而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时,可引起

A.血糖降低

B.脂肪泻

C.胰腺炎

D.恶性贫血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脂肪的吸收主要与胰脂肪酶有关,当胰液缺乏而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时,导致脂肪泻(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血糖的高低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

③选项C:胰腺炎为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激活引起。

④选项D:恶性贫血又称巨幼红细胞贫血,因叶酸或维生素B₁₂缺乏引起。

 

13.当小肠被食糜充盈时,小肠反复进行分节运动,其主要作用是

A.充分混合食糜和消化液

B.将食糜不断向前推进

C.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

D.促进消化液继续分泌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小肠的运动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小肠运动主要有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与蠕动。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的运动。这种形式的运动表现为食糜所在肠道的环行肌以一定的间隔交替收缩,把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随后,原收缩处舒张,原舒张处收缩,使原来节段的食糜分成两半,邻近的两半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节段,如此反复,使食糜和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吸收(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将食糜不断向前推进的主要小肠运动形式是蠕动。

③选项C、D:刺激小肠内分泌细胞释放胃肠激素及小肠腺分泌消化液的因素是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而不是小肠分节运动本身。

 

14.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的食物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无机盐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C:人体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内(1小时至7~8小时左右),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说明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的能量消耗,此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实验证明,食物的成分不同,所产生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也不同,在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进食蛋白质产生的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约为30%(C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D:其次混合性食物约为10%,糖类约为6%,脂肪约为4%,无机盐和水无此作用。

 

15.在肾小球滤过中阻碍带电荷的蛋白质通过滤过膜最主要的结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

B.毛细血管内皮下基膜

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

D.足细胞足突间裂隙膜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肾的功能解剖特点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经滤过进入肾小囊,毛细血管与肾小囊之间的结构称为滤过膜。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内层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间层为毛细血管基膜,带负电荷,可以通过机械屏障和电荷屏障影响滤过。由于毛细血管内皮下基膜的滤过孔径最小,因此是肾小球滤过膜中起机械屏障作用的主要结构。外层是具有足突的肾小囊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足细胞的足突相互交错,形成裂隙,裂隙上有一层滤过裂隙膜,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B对),故本题选B。

 

16.肾脏近端小管对小管液中有用成分重吸收的特点是

A.重吸收的物质种类少

B.各种物质的重吸收量少

C.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D.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D: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改变,当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也增大;而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时,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也减少。近端小管中Na⁺和水的重吸收率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称为近端小管的定比重吸收,不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近端小管中物质的重吸收为等渗性重吸收,小管液为等渗液,即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在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中,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物质的量和种类最多,可吸收的葡萄糖和氨基酸,65%~70%的Na⁺、Cl⁻和水,80%的HCO₃⁻,65%~70%的K⁺,70%的Ca²⁺等。

③选项C:近端小管重吸收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变化,为定比重吸收,重吸收率占总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定比重吸收),不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的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17.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A.肾血流量增加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尿生成的体液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D:饮大量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ADH)分泌减少,进而造成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饮大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加,一般认为是肾血流量增加,导致肾小球滤过增多所致尿量增肌啊,导致肾小球滤过增多所致尿量增多。

③选项C: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形成,与大量饮水关系不大。

 

18.与视锥细胞相比,视杆细胞的特点是

A.数量少

B.对光敏感度高

C.能产生色觉

D.分辨能力强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眼的感光换能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视网膜中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从外向内分为外段、内段和终足三部分,其中外段是视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视杆细胞的外段呈圆柱状,其视盘膜上仅存在单一的视色素,即视紫红质,对光敏感度高(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人类一侧眼的视网膜中有1.2×10⁸个视杆细胞和6×10⁶个视锥细胞,视杆细胞数量较多。

③选项C:视紫红质只能分辨明暗,不能产生色觉。

④选项D:视杆细胞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之间普遍存在会聚联系,因此分辨能力差。

 

19.下列选项中,符合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功能的是

A.产生某种特定的感觉

B.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C.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

D.参与形成躯体平衡感觉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的感觉传入通路

【答案解析】

①选项B: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的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与大脑皮层不具有点对点投射关系,不能引起特异感觉,主要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上行唤醒作用)(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该系统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且在投射途中经多次换元,因而与皮层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由于该系统没有专一的感觉传导功能,因而不能引起各种特定感觉。

③选项C: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它们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与大脑皮层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可以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因此产生某种特定的感觉和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冲动是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

④选项D:躯体平衡感觉属特异感觉,由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介导。

 

20.切除动物前庭小脑后,动物将表现为

A.站立不稳

B.四肢乏力

C.运动不协调

D.静止性震颤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小脑对运动和姿势的调控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小脑皮层可按原裂及后外侧裂横向分为前叶、后叶和绒球小结叶,也可根据其传入、传出纤维联系分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层小脑。前庭小脑主要由绒球小结叶构成,接受前庭核的纤维投射,主要参与身体姿势平衡和眼外肌活动的调节。损伤后可表现为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易跌倒)和位置性眼震颤(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C:脊髓小脑主要由蚓部和半球中间部构成,主要调节正在进行中的运动,协调大脑皮层对随意运动的控制,损伤后表现为运动不协调、小脑性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肌张力减退、四肢乏力。

③选项D:皮层小脑主要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运动程序的编制。静止性震颤见于帕金森病。

以上是昭昭西医考研部分考题(考生回忆版)的展示内容,因为内容较多。小昭已经将考题(考生回忆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请自行点击下载即可。

昭昭西综考研专硕(临床)考题(考生回忆版)-2008.pdf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昭昭西医考研上岸秘籍

研友互动

  • 关注公众号
    扫码加入
  • 24考研学习群
    扫码加入
  • 25考研学习群
    扫码加入
  • 关注微博
    扫码加入
  • 师哥师姐
    上岸经验
    扫码加入
  • 师哥师姐
    复试经验
    扫码加入
登录窗口
注册登录后,系统将自动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