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昭昭医考!

400-10234-66 周一至周日:9:00-21:00

当前位置: 研招信息首页 > 历年考题(考生回忆版) > 正文

医学考研2009年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答案及解析

2022-06-27

来源:昭昭医考

放大 缩小

以下是小昭为大家整理的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即将参加西医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人体功能保持相对稳定依靠的调控系统是

A.非自动控制系统

B.负反馈控制系统

C.正反馈控制系统

D.前馈控制系统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负反馈

【答案解析】

①选项B:人体内控制系统分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类。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体内的控制系统绝大多数都属于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能够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在机体生理功能稳态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非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发出指令控制受控部分的活动,而其自身的活动不受来自受控部分或其他纠正信息的影响,因此它不可能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自动调控作用。

③选项C:正反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没有纠正偏差的功能,一般对稳态的维持不发挥作用。

④选项D: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收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具有预见性,能够克服反馈“滞后”和“波动”的缺点,但相对反馈控制系统来说并不常见,在机体稳态调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2.神经细胞膜上的Na⁺泵活动受抑制时,可导致的变化是

A.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B.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静息电位值和动作电位幅度均减小

D.静息电位值和动作电位均增大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静息电位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钠泵钠泵存在生电效应(三个Na出胞,两个K入胞,膜内增加一个负电荷),其活动造成细胞内高钾细胞外高钠的离子不均匀分布。在化学驱动力的作用下,细胞内的高钾有由内向外流动的趋势,细胞外钠有由外向内流动的趋势。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较高,钾离子外流,形成的电驱动力与化学驱动力方向相反,当钾离子扩散为零的跨膜电位差即为K的平衡电位。在兴奋状态下,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钠泵活动受到抑制时,钾离子和钠离子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均减小,静息电位的值减小,而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减小,动作电位的幅度等于静息电位值与超射值之和,动作电位的幅度自然减小(C对),故本题选C。

 

3.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完成信息传递后,能消除接头处神经递质的酶是

A.Na⁺-K⁺-ATP酶

B.乙酰胆碱酯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磷酸二酯酶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答案解析】

①选项B:递质乙酰胆碱(ACh)与N₂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结合使其开放,而乙酰胆碱酯酶迅速ACh分解为胆碱和乙酸,使兴奋传递快速结束(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Na⁺-K⁺-ATP酶(即Na⁺-K⁺泵)是维持细胞膜内外Na⁺、K⁺浓度差的基础。

③选项C: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受体-G蛋白-AC途径,另一个是受体-G蛋白-PLC途径,腺苷酸环化酶参与受体-G蛋白-AC途径。

④选项D:磷酸二酯酶是ATP分解代谢所需的酶,降解细胞内cAMP或cGMP,从而终结第二信使所传导的生化作用。

 

4.维持血浆平衡最主要的缓冲对是

A.Na₂HPO₄/NaH₂PO₄

B.NaHCO₃/H₂CO₃

C.K₂HPO₄/K₂PO₄

D.KHCO₃/H₂CO₃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血液的理化特性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血浆内的缓冲物质主要包括NaHCO₃/H₂CO₃、蛋白质钠盐/蛋白质和Na₂HPO₄/NaH₂PO₄三个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NaHCO₃/H₂CO₃(B对),故本题选B。

 

5.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依赖依赖于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维生素K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血液凝固和抗凝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肽链后,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使谷氨酸残基被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具备与Ca²⁺结合的能力,这些因子与Ca²⁺结合之后发生变构效应,暴露出与磷脂结合的部位而参与凝血。故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又称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D对),故本题选D。

 

6.心房和心室收缩在时间上不重叠,后者必定落在前者完毕后的原因是

A.窦房结到心房距离近,而心室距离远

B.心房传导速度快,心室肌传导速度慢

C.心房交界处传导速度慢而形成房-室延搁

D.窦房结分别通过不同传导通路到达心房和心室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心肌的传导性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心室收缩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因为房室交界区细胞的传导速度很慢,而房室交界又是兴奋由心房传向心室的通道,因此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需经一个时间延搁,这一现象称为房-室延搁。房-室延搁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它保证了心室的收缩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C对),故本题选C。

 

7.如果血管外周阻力不变,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大,则血压变化是

A.收缩压不变,舒张压升高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

C.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升高更明显

D.舒张压升高比收缩压升高更明显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动脉血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每搏输出量增大,则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动脉管壁所受的张力増大,动脉血压明显升高。当血压升高时,血流加快,大动脉内增加的血量大部分可在心舒期流向外周。在舒张末期大动脉内留存的血量增加得并不多。因此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明显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明显。可见影响收缩压最主要的因素是每搏输出量(C对),故本题选C。

 

8.某人潮气量为500ml,无效腔容积为150ml,功能残气量是2500ml,那么此人每次平静呼吸时肺泡更新气体量为

A.1/10

B.1/7

C.1/5

D.1/3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为了计算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量,应以肺泡通气量为准,它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如果潮气量为500ml,无效腔为150ml,则每次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为350ml。若功能余气量为2500ml,则每次呼吸仅使肺泡内的气体更新350/2500≈1/7左右(B对),故本题选B。

 

9.低氧时期呼吸活动增强的作用机制是

A.刺激延髓呼吸中枢

B.刺激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C.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D.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脑桥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化学感受性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化学感受器是指其适宜刺激是O₂、CO₂和H⁺等化学物质的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动脉血PO₂降低(PCO₂或H⁺升高)时受到刺激,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低O₂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低氧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的,并且整个呼吸调节过程是在延髓呼吸中枢的控制下完成的。

③选项C: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后,急性低O₂对呼吸运动的刺激效应完全消失。低O₂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

 

10.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易患贫血的原因是

A.壁细胞数量减少,内因子分泌减少

B.壁细胞数量减少,胃酸分泌减少

C.主细胞分泌减少,蛋白酶原分泌减少

D.胃容积减少,储存食物量减少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内因子由胃壁细胞分泌,与维生素B₁₂形成复合物,促进维生素B₁₂在回肠内的吸收。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壁细胞数量减少,内因子缺乏时,可因维生素B₁₂吸收障碍而影响红细胞生成,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故内因子是红细胞DNA合成的辅助因子(A对),故本题选A。

 

11.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

A.消化酶

B.胆盐

C.卵磷脂

D.胆固醇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胆盐均可作为乳化剂,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通过乳化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胆汁中含有胆盐、胆色素等,但不含有消化酶。

③选项C:卵磷脂具有乳化脂肪的作用,并参与混合微胶粒的形成。

④选项D:胆固醇是肝脏脂肪代谢的产物。

 

12.安静状态下,人体产热量最高的脏器或组织是

A.心脏

B.脑

C.肝脏

D.肾脏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答案解析】

①选项C: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产热,其中尤其以肝脏代谢最旺盛,产热量最高。人体在运动时骨骼肌则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D:人体在安静时其次为脑、心、肾产热。

 

13.循环系统实现体温调节的主要途径是

A.增加心输出量

B.调节血液温度

C.调节皮肤血流量

D.控制血流速度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体温调节是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而实现的。人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皮肤温度的高低与皮肤血流量密切相关,因此机体可通过改变皮肤血流量来调节皮肤散热量,从而实现对体温的调节(C对),故本题选C。

 

14.葡萄糖几乎全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A:正常情况下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滤过的葡萄糖均在近端小管,特别是近端小管的前半段被重吸收。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在近端小管上皮细胞,通过顶端膜中的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以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方式重吸收(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C、D:其他部位的肾小管(髓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无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

 

15.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血流量增加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小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尿生成的体液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C:饮大量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ADH)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在西综考试时,大量饮水一般默认为大量饮清水,主要为水利尿,如果此题换作大量饮生理盐水后尿量增加,一般认为是肾血流量增加,导致肾小球滤过增多所致尿量增多。

③选项B:醛固酮的分泌调节主要与机体内的血钠和血钾含量密切相关,醛固酮分泌的改变不是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

④选项D: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形成,与大量饮水关系不大。

 

16.视网膜中央凹外对光敏感性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感光细胞密度大

B.感光细胞兴奋性高

C.感光细胞中感光色素含量高

D.传入通路的汇聚程度小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眼的感光换能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D:视杆细胞与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之间的联系存在会聚现象;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之间的会聚程度少得多。在中央凹处常可见到一个视锥细胞仅与一个双极细胞联系,而该双极细胞也只同一个神经节细胞联系,呈现一对一的单线联系方式,这是视网膜中央凹具有高度视敏度的结构基础(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感光细胞密度大、感光细胞兴奋性高、感光细胞中感光色素含量高均与感光无关,而与视网膜中央凹处视敏感无关。

 

17.听觉器官的感应装换装置—螺旋器所在的部位是

A.盖膜

B.卵圆窗膜

C.基底膜

D.前庭膜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C:耳蜗是感音装置所在部位,听觉感受器螺旋器(或称柯蒂器)位于基底膜上(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盖膜是位于耳蜗基底膜上方的一层薄膜。

③选项B:卵圆窗膜位于耳蜗底部,为耳蜗感受听骨链声波振动的部位。

④选项D:耳蜗是内耳的主要结构,是感音装置的所在部位,在横断面上,可见其被前庭膜和基底膜分为三个腔:前庭阶、蜗管和鼓阶。

 

18.下列化学性突触传递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双向传播

B.不衰减传播

C.兴奋节律不变

D.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明显不同于神经纤维上的冲动传导,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因为突触间隙与细胞外液相通,因此内环境理化因素的变化,如缺氧、CO₂过多、麻醉剂以及某些药物等均可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单向传播:在反射活动中,兴奋经化学性突触传递,只能从突触前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这一现象称为单向传播。

③选项B:兴奋的总和:在反射活动中,单根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一般不能使中枢发出传出效应,需有若干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同时或几乎同时到达同一中枢,发生空间和时间的总和,才可能产生传出效应。

④选项C:兴奋节律的改变:如果测定某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突触前神经元)和传出神经(突触后神经元)在兴奋传递过程中的放电频率,两者往往不同。这是因为突触后神经元常同时接受多突触前神经元的突触传递,突触后神经元自身的功能状态也可能不同,且反射中枢常经过多个中间神经元接替,因此最后传出冲动的频率(兴奋节律)取决于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效应,即在此过程中兴奋节律可能发生改变。

 

19.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主要功能

A.形成模糊的感觉

B.激发情绪生理反应

C.起上行唤醒作用

D.维持躯体姿势的平衡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觉醒和睡眠

【答案解析】

①选项C:网状结构是个多突触系统,神经元的联系在此高度聚合,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使各种特异感觉的传入失去专一性,因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具有上行唤醒作用(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躯体感觉主要通过脊髓丘脑束传导,丘脑核团联络,大脑皮层分析等步骤形成,和上行激动系统无关。

③选项B:激发情绪生理反应的是下丘脑,而不是脑干网状结构。

④选项D:躯体姿势平衡通过姿势反射来维持,而非脑干网状结构。

 

20.生长激素增多的患者可出现

A.尿氮含量增加

B.血糖升高甚至出现尿糖

C.血中脂肪酸含量降低

D.血中氨基酸含量降低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B:生长激素(GH)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可抑制骨骼肌与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减少葡萄糖消耗,使血糖水平升高。GH也可通过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升高血糖(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代谢,总效应是合成大于分解,特别是促进肝外组织合成蛋白质,使尿氮减少。

③选项C:GH可促进脂肪降解,为脂解激素。增强脂肪酸氧化、提供能量,最终使机体的能量来源由糖代谢向脂肪代谢转移,有助于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

④选项D:氨基酸生成增多后,促进蛋白质合成,提供原料。生长激素还可促进氨基酸进入肌肉细胞利用,使血肿氨基酸含量减少(D对,当年给出的参考答案为B)。

以上是昭昭西医考研部分考题(考生回忆版)的展示内容,因为内容较多。小昭已经将考题(考生回忆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请自行点击下载即可。

昭昭西综考研专硕(临床)考题(考生回忆版)-2009--2205版.pdf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昭昭西医考研上岸秘籍

研友互动

  • 关注公众号
    扫码加入
  • 24考研学习群
    扫码加入
  • 25考研学习群
    扫码加入
  • 关注微博
    扫码加入
  • 师哥师姐
    上岸经验
    扫码加入
  • 师哥师姐
    复试经验
    扫码加入
登录窗口
注册登录后,系统将自动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