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昭昭医考!

400-10234-66 周一至周日:9:00-21:00

当前位置: 研招信息首页 > 历年考题(考生回忆版) > 正文

医学考研2003年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答案及解析

2022-06-27

来源:昭昭医考

放大 缩小

以下是小昭为大家整理的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即将参加西医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见于

A.排尿反射

B.减压反射

C.分娩过程

D.血液凝固

E.排便反射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负反馈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负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的控制系统,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反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负反馈调节的意义是使系统处于一种稳定状态。例如,当机体的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分布在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就能感受到这一变化,并将这一信息通过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反馈到心血管中枢,经中枢的整合.比较.分析后,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动脉血压回降至调定点的相应水平,这就是减压反射(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排尿反射为正反馈调节,正反馈控制系统也是闭环控制系统,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同方向改变,这种反馈活动称为正反馈。当膀胱中的尿液充盈到一定程度时,可刺激膀胱壁上的牵张感受器,后者发出冲动经传入神经传至排尿中枢,中枢通过整合.比较.分析后,经传出神经引起逼尿肌的收缩.内括约肌的舒张,使尿液进入后尿道,此时尿液还可刺激后尿道的感受器,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尽为止。

③选项C:分娩过程为正反馈调节,正常分挽过程中,子宫收缩导致胎头下降并牵张宫颈,宫颈受到牵张可进一步加强宫缩,使胎头继续下降,此时宫颈进一步受到牵张,宫颈的牵张再加强宫缩,如此反复,直至胎儿挽出。

④选项D:血液凝固为正反馈调节,当机体某处小血管破裂时,各种凝血因子通过正反馈相继被激活,使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将血管破口封住。

⑤选项E:排便反射为正反馈调节,粪便下降到直肠,刺激直肠壁,通过反射作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等发生一系列的蠕动运动,同时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蠕动又使粪便继续下降,同时又使肛管内.外括约肌放松以及隔阂腹壁肌收缩,遂将粪便排出。

 

2.下列关于Na⁺-K⁺泵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仅分布于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

B.是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C.具有分解ATP而获能的功能

D.能不断将Na⁺移出细胞膜外,而把K⁺移入细胞膜内

E.对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主动转运

【答案解析】

①选项A:Na⁺-K⁺泵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中普遍存在的离子泵,简称钠泵(A错),故本题选A。

②选项B:Na⁺-K⁺泵是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蛋白质。

③选项C:其中,α亚单位是催化亚单位,需在膜内的Na⁺和膜外的K⁺的共同参与下才具有ATP酶活性,可通过分解ATP而获能。

④选项D:Na⁺-K⁺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逆浓度差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细胞内,其直接效应是维持细胞膜两侧Na⁺和K⁺的浓度差。

⑤选项E:同时,Na⁺-K⁺泵每次活动都会使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细胞内,产生一个正电荷的净外移,故钠泵具有生电效应,对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

A.溶血

B.红细胞凝聚

C.血液凝固

D.血沉加快

E.出血时间延长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红细胞生理特性和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将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尽管红细胞的比重大于血浆,但正常时红细胞下沉缓慢,表明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红细胞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红细胞下沉加快,即血沉加快(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

③选项B: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是均匀分布在血液中的,当加入同种其他个体的血清时,有时可使均匀悬浮在血液中的红细胞聚集成团,这便是红细胞的凝集,红细胞凝集的实质是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和相应的抗体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

④选项C: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的关键过程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

⑤选项E:出血时间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为刺破皮肤后,血液从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这是反映毛细血管壁和血小板止血功能的常用筛选试验。出血时间延长一般为病理性情况,可见于血小板数量异常或功能异常等情况影响正常的止血过程。

 

4.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房室瓣开放

B.房室瓣关闭

C.动脉瓣开放

D.动脉瓣关闭

E.心室壁振动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心音

【答案解析】

①选项D: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在胸骨右、左旁第二肋间(即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听诊区)听诊最为清楚,其特点是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第二心音主要因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引起血液、管壁及心室壁的振动而引起(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E: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在胸骨右、左旁第二肋间(即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听诊区)听诊最为清楚,其特点是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短。第二心音主要因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引起血液、管壁及心室壁的振动而引起。

 

5.决定微循环营养通路周期性开闭的主要因素是

A.血管升压素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血管紧张素

E.局部代谢产物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E:迂回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流经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进入真毛细血管网,最后汇入微静脉的微循环通路,又称微循环营养通路。局部代谢产物是决定微循环营养通路周期性开闭的主要因素。当它们收缩时,毛细血管关闭,导致毛细血管周围组织代谢产物积聚、氧分压降低,而积聚的代谢产物和低氧状态,尤其是后者可反过来引起局部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于是毛细血管开放,局部组织积聚的代谢产物被血流清除,接着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又收缩,使毛细血管关闭,如此周而复始。安静状态下,骨骼肌组织同一时间内仅有20%~35%的毛细血管处于开放状态。而组织代谢活动增强时,将有更多的毛细血管开放,使血液和组织之间的交换面积增大,交换距离缩短,微循环血流量增加以满足组织的代谢需求(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血管升压素又称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

③选项B: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④选项C:去甲肾上腺素是肾上腺素去掉N-甲基后形成的物质,在化学结构上也属于儿茶酚胺,主要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和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合成和分泌,是强烈的α受体激动剂,对β₁受体作用较弱,对β₂受体几无作用,通过α受体的激动作用,可引起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收缩。

⑤选项D:血管紧张素是一类具有极强的缩血管和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等作用的肽类物质,参与血压及体液的调节。

 

6.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

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能减少肺的弹性阻力

D.由肺泡II型细胞分泌

E.脂质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肺表面活性物质

【答案解析】

①选项A:肺表面活性物质指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其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肺的顺应性、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肺的弹性阻力、防止呼气末肺塌陷、维持不同大小肺泡的稳定性以及防止肺水肿(A错),故本题选A。

②选项B、C、D、E:肺表面活性物质指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其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肺的顺应性、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肺的弹性阻力、防止呼气末肺塌陷、维持不同大小肺泡的稳定性以及防止肺水肿。

 

7.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肺通气量和心输出量的比值

B.比值增大或减小都降低肺换气效率

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比值较小

D.比值增大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

E.比值减小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肺换气的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B: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无论比值增大还是减小降低肺换气效率,都妨碍了有效的气体交换,可导致血液缺O₂和CO₂滞留,尤其是缺氧(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通气/血流比值是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③选项C:人取直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从肺底部到肺尖部,肺泡通气量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都逐渐减少,但血流量的减少更为显著,所以肺尖部的通气/血流比值较大,可高达3.3,而肺

底部的通气/血流比值较小,可低至0.63。

④选项D: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意味着通气过度或血流相对不足,部分肺泡气体未能与血液气体充分交换,致使肺泡无效腔增大。

⑤选项E: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意味着通气不足或血流相对过多,部分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血中的气体不能得到充分更新,犹如发生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8.分泌胃酸的细胞为

A.壁细胞

B.主细胞

C.颗粒细胞

D.黏液细胞

E.Cajal细胞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胃液的分泌

【答案解析】

①选项A:胃液中的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主细胞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

③选项C:颗粒细胞是神经细胞的一种类型,主要分布于大脑、小脑皮层当中,这个细胞胞体和淋巴细胞比较类似,这种细胞可以分出很多个树突,和浦肯野氏细胞相关联,主要是要起到中间神经元的作用,起到一种联络的作用。

④选项D: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⑤选项E:Cajal细胞可产生电信号,通过缝隙连接传递给平滑肌细胞,引起肌层的节律性收缩。

 

9.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

A.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丰富

B.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少,酶的含量丰富

C.水分多,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均少

D.水分.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均多

E.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多,酶的含量少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胰液的分泌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迷走神经主要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对小导管细胞的作用较弱,因此,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和碳酸氢盐含量很少,而酶的含量却很丰富(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D、E:迷走神经主要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对小导管细胞的作用较弱,因此,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和碳酸氢盐含量很少,而酶的含量却很丰富。

 

10.影响能量代谢最主要的因素是

A.寒冷

B.高温

C.肌肉活动

D.精神活动

E.进食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C: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伴行,因此,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取、消化、吸收、代谢、生物氧化等诸多因素均能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影响能量代谢最主要的因素为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十分显著,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即可提高代谢率(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能量代谢率便开始增加,在10℃以下时,则显著增加,这是因为寒冷刺激反射性地引起机体出现肌紧张增强甚至出现战栗所致。

③选项B: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代谢率也逐渐增加,这与体内化学反应加快,出汗增多,以及呼吸、循环功能增强等因素有关。

④选项D:当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产热量增加一般不超过4%,但当人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如烦恼、恐惧或情绪激动时,能量代谢率可增高10%以上。

⑤选项E:人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高的现象,一般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

 

11.肾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A:滤过的葡萄糖均在近曲小管,特别是近曲小管的前半段被重吸收,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是通过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顶端膜中的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以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方式被转入细胞的,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则由基底侧膜中的葡萄糖转运体以易化扩散的方式转运入细胞间液(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髓袢降支细段对溶质的通透性很低,这段小管上皮细胞的顶端膜和基底外侧膜存在大量AQPl(水通道蛋白),促进水的重吸收,使水能迅速地进入组织液,小管液渗透浓度压不断地增加;髓袢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对Na⁺和Cl⁻易通透,NaCl不断通过被动的易化扩散进入组织间液,小管液渗透浓度逐渐降低。

③选项C:髓袢升支粗段上皮细胞厚,有很高的代谢活性,对Na⁺、K⁺、Cl⁻具有主动重吸收作用,也重吸收HCO₃⁻。

④选项D:在远曲小管上皮细胞顶端膜存在Na⁺-Cl⁻同向转运体,主动重吸收NaCl;通过Na⁺-H⁺交换,参与HCO₃⁻的重吸收。

⑤选项E:集合管上皮细胞有主细胞和闰细胞两种细胞类型。主细胞重吸收NaCl和水,分泌K⁺;闰细胞主要分泌H⁺,但也涉及K⁺的重吸收。

 

1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血浆流量增多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E.醛固酮分泌减少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尿生成的体液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稀释,尿量增加(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E: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稀释,尿量增加。

 

13.下列关于视网膜上两种感光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而视锥细胞分布于中心部

B.视杆细胞对光敏感度较视锥细胞低

C.视杆细胞不能分辨颜色,而视锥细胞能分辨颜色

D.视杆细胞对被视物结构的分辨能力较视锥细胞低

E.视杆细胞传入通路的会聚程度较视锥细胞高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答案解析】

①选项B:人和动物视网膜中含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感光细胞,它们都是特殊分化的神经上皮细胞,视杆细胞对光的反应慢,有利于更多的光反应得以总和,这样就提高了单个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度,使视网膜能察觉出单个光量子的强度。视杆系统又称晚光觉或暗视觉系统,由视杆细胞和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等组成,它们对光的敏感度较高,能在昏暗环境中感受弱光刺激而引起暗视觉,因此视杆细胞对光敏感度较视锥细胞高(B错),故本题选B。

②选项A:两种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很不均匀,在黄斑中央凹的中心只有视锥细胞,且密度最高,向周边视锥细胞的分布逐渐减少,在视网膜的周边部主要是视杆细胞。

③选项C:视锥细胞重要的功能特点是它具有辨别颜色的能力,而视杆细胞无色觉。

④选项D:视杆细胞对被视物结构的分辨能力较低,视锥细胞对被视物结构的分辨能力较高。

⑤选项E:视杆细胞与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之间的联系存在会聚现象,而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之间的会聚程度却少得多,视杆细胞传入通路的会聚程度较视锥细胞高。

 

14.下列各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

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

C.叩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

D.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

E.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反射的分类

【答案解析】

①选项E: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它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人和动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按照所处的生活环境,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不断建立起来的,其类型和数量并无定数,可以建立,也能消退,人和高等动物形成条件反射的主要中枢部位在大脑皮层。如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闻到食物气味后,气味刺激了嗅觉神经感受器,嗅觉觉神经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这种冲动沿着感觉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经过大脑皮层的分析确定后,然后通过神经传导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B、C、D: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活动,是人和动物在长期的种系发展中形成的,它的建立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通过皮层下各级中枢就能形成,如防御反射、食物反射(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眨眼反射(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膝跳反射(叩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对光反射(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性反射等。

 

15.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胃肠运动加强

B.消化液分泌增多

C.膀胱逼尿肌收缩

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E.瞳孔缩小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特征

【答案解析】

①选项D: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小支气管主要为抑制其平滑肌的活动,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因而使小支气管扩大,空气出入畅通(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交感神经兴奋对胃肠道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使蠕动减慢。

③选项B:交感神经兴奋对胰和唾液腺虽可促进其分泌,但因此部的血管收缩而分泌不明显,对胃液则抑制其分泌。

④选项C:交感神经的兴奋能使膀胱壁松弛,内括约肌收缩,因而阻止小便排出。

⑤选项E:瞳孔开大肌受动眼神经的交感神经支配,兴奋时瞳孔开大肌向虹膜外周收缩,瞳孔扩大。

 

16.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皮质醇

D.肾上腺素

E.胰岛素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激素的生理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胚胎期及幼儿期如果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以及骨骼的生长发育与成熟延迟或停滞,出现明显的智力发育迟缓、身材短小、牙齿发育不全等症状,因此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③选项C:皮质醇是对糖类代谢具有最强作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为增加糖异生,同时对蛋白质以及脂肪代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④选项D: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和神经传送体,由肾上腺释,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⑤选项E: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17.下列关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蛋白质合成

B.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

C.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

D.保持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正常反应

E.减少血中红细胞的数量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肾上腺内分泌

【答案解析】

①选项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提高心肌、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类激素的敏感性(允许作用),上调心肌、血管平滑肌细胞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并使这些受体与儿茶酚胺的亲和力增加,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血管紧张度,以维持正常血压,保持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正常反应(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肝内和肝外组织细胞的蛋白质代谢影响不同:能抑制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加速其分解,减少氨基酸转运入肌肉等肝外组织,为肝糖异生提供原料;相反,却能促进肝外组织产生的氨基酸转运入肝,提高肝内蛋白质合成酶的活性,使肝内蛋白质合成增加,血浆蛋白也相应增加。

③选项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脂肪组织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四肢部分的脂肪酶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浆中脂肪酸浓度增加,并向肝脏转移,增强脂肪酸在肝内的氧化,以利于肝糖原异生。

④选项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因能显著升高血糖而得名,主要通过减少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和加速肝糖异生而使血糖升高。

⑤选项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增强骨髓的造血功能,使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加。

 

18.正常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出现第二次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雄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B.孕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C.催乳素的作用

D.促黄体生成素的作用

E.促卵泡激素的作用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卵巢功能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D:排卵后的黄体期,雌激素分泌先有一过性下降,随着促黄体生成素作用下黄体发育,分泌雌激素增加,一般在排卵后7~8天形成雌激素的第二个高峰,故正常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出现第二次高峰的直接原因是促黄体生成素的作用(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雄激素由睾丸产生,男性儿童进入青春期后,睾丸开始分泌雄激素,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出现第二性征并产生性欲,雄激素还能刺激食欲,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尿氮排出,雄激素无正反馈调节。

③选项B:小量孕激素对丘脑下部有正反馈作用,并促使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增加。

④选项C:催乳素是一种由垂体前叶腺嗜酸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主要作用为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刺激并维持泌乳,还有刺激卵泡促黄体生成素受体生成等作用。

⑤选项E:促卵泡激素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为促进卵泡成熟。

 

19.稳定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化学键是

A.肽键

B.二硫键

C.盐键

D.氢键

E.疏水作用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答案解析】

①选项D:α-螺旋的每个肽键的N-H和第四个肽键的羰基氧形成氢键,氢键的方向与螺旋长轴基本平行,由于肽链中的全部肽键都可形成氢键,故α-螺旋十分稳定;β-折叠的相邻肽链主链的N-H和C=O之间形成有规则的氢键,在β-折叠中,所有的肽键都参与链间氢键的形成,氢键与β-折叠的长轴呈垂直关系。因此稳定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化学键是氢键(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肽键是将氨基酸分子间的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

③选项B:二硫键是连接不同肽链或同一肽链中,两个不同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的化学键。

④选项C:盐键又叫离子键,指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⑤选项E:疏水作用是指水介质中球状蛋白质的折叠总是倾向于把疏水残基埋藏在分子内部的现象,疏水作用及疏水和亲水的平衡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方方面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0.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股脱氧核苷酸链呈反向平行

B.两股链间存在碱基配对关系

C.螺旋每周包含10.5对碱基

D.螺旋的螺距为3.4nm

E.DNA形成的均是左手螺旋结构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E:DNA由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组成,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着同一个螺旋轴形成反平行的右手螺旋结构(E错),故本题选E。

②选项A:DNA由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组成,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着同一个螺旋轴形成反平行的右手螺旋结构,两条链中一条链的5´-3´方向是自上而下,而另一条链的5´-3´方向是自下而上,呈现出反向平行的特征。

③选项B:碱基的化学结构特征决定了两条链之间的特有相互作用方式:一条链上的腺嘌呤与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形成了两对氢键;一条链上的鸟嘌呤与另一条链上的胞嘧啶形成了三对氢键,这种特定的碱基之间的作用关系称为互补碱基对。

④选项C:每一个螺旋每周包含10.5对碱基。

⑤选项D:DNA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2.37nm,螺距为3.4nm。

以上是昭昭西医考研部分考题(考生回忆版)的展示内容,因为内容较多。小昭已经将考题(考生回忆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请自行点击下载即可。

昭昭西综考研专硕(临床)考题(考生回忆版)-2003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昭昭西医考研上岸秘籍

研友互动

  • 关注公众号
    扫码加入
  • 24考研学习群
    扫码加入
  • 25考研学习群
    扫码加入
  • 关注微博
    扫码加入
  • 师哥师姐
    上岸经验
    扫码加入
  • 师哥师姐
    复试经验
    扫码加入
登录窗口
注册登录后,系统将自动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