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昭昭医考!

400-10234-66 周一至周日:9:00-21:00

当前位置: 研招信息首页 > 历年考题(考生回忆版) > 正文

医学考研2019年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答案及解析

2022-06-27

来源:昭昭医考

放大 缩小

以下是小昭为大家整理的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即将参加西医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下列关于生理学稳态的概念,错误的是

A.限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稳定状态

B.内环境稳态处于一定的波动范围内

C.稳态是机体自身调节的结果

D.稳态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A

【大纲要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内环境的稳态不仅限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的稳定状态,还包括各种液体成分如血钠、血钾等离子浓度的稳定状态(A错),故本题选A。

②选项B:内环境的稳态不是稳定不变,而是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③选项C: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波动时机体自我调节达到稳定。

④选项D: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动作电位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关键因素是

A.肌球蛋白轻链的磷酸化

B.横管膜上T型钙通道激活

C.胞质内Ca²⁺浓度的瞬时增高

D.肌质网上ryanodine受体激活

【正确答案】C

【考点还原】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及其收缩机制

【答案解析】

①选项C:在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前,可观察到胞质内有一次快速的Ca²⁺浓度升高,游离Ca²⁺浓度可由静息时几乎探测不到的0.1μmol/L迅速升高至1~10μmol/L水平。胞质内Ca²⁺浓度升高的持续时间很短暂,很快便回降到正常,这种胞质内游离的Ca²⁺浓度迅速升高和迅速下降的变化,称为钙瞬变,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是跟随胞质钙瞬变发生的。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的瞬时增高是引起骨骼肌收缩的最直接因素(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肌球蛋白轻链的磷酸化可提高横桥ATP酶活性,引发平滑肌收缩,与骨骼肌(横纹肌)收缩无关。

③选项B:与动作电位引起骨骼肌收缩有关的是横管膜上L型钙通道的激活,而不是T型钙通道。

④选项D:动作电位引起骨骼肌横管膜上L型钙通道激活,导致“拔塞”样作用的构象改变,使肌质网膜上ryanodine受体激活,通道打开,引起肌质网内大量Ca²⁺释放入胞质。因此ryanodine受体激活是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原因,是骨骼肌收缩的间接因素。

 

3.临床上在体内体外均可引起抗凝血的物质是

A.肝素

B.草酸钾

C.华法林

D.前列环素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血液凝固和抗凝

【答案解析】

①选项A:肝素在体内和体外均可发挥抗凝作用,肝素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旧称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因凝血酶在体外如大出血有活性,肝素体外也有抗凝作用,故临床输液时采用肝素封管。肝素还可促进TFP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属于生理性抗凝物质)释放,使血浆TFPI水平升高(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草酸钾、枸橼酸钠、草酸铵为体外抗凝剂,可与Ca²⁺结合而除去血浆中的Ca²⁺从而起到抗凝作用,在体外起抗凝作用。

③选项C:华法林是维生素K的拮抗剂,抑制FⅡ、FⅦ、FⅨ、FⅩ等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这些凝血因子在肝内合成,因此华法林只在体内具有抗凝作用。

④选项D:前列环素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参与体内抗血小板形成过程,无抗凝血作用。

 

4.关于血管紧张素Ⅱ升高血压的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直接使微动脉收缩

B.使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加

C.使交感肾上腺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加强

D.中枢敏感性加强,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血管紧张素Ⅱ增强CRH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而非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B错),故本题选B。

②选项A: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力的缩血管物质,作用是升高血压,机制:缩血管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可直接使全身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③选项C:使中枢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降低,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加强。

④选项D:作用于交感缩血管纤维末梢的突触前血管紧张素受体,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5.CO₂在肺部排出比率最高的血液运输形式

A.氨基碳酰血浆蛋白

B.物理溶解的CO₂

C.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D.氨基甲酰血浆蛋白

【正确答案】C

【考点还原】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答案解析】

①选项C:CO₂以物理溶解(5%)和化学形式(95%)在血液内运输,化学结合的形式主要是碳酸氢盐(88%)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HHbNHCOOH或HbCO₂)(7%)。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占肺部CO₂排出量的17.5%,其排出比率(17.5%/7%)高于物理溶解的CO₂(7.5%/5%)及另外一种化学结合的形式碳酸氢盐(75%/88%)(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D:其他选项都不是比率最高的血液运输形式。

 

6.下列关于食管下括约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存在明显的解剖学结构

B.使静息时食管下段腔内压高于胃内压

C.食管蠕动波到达时张力下降

D.食管通过后张力增高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

【答案解析】

①选项A:食管下括约肌并不是解剖学上的括约肌,而是食管下端近胃贲门处一段高压区(A错),故本题选A。

②选项B:静息时压力比胃内压高5~10mmHg。

③选项C:当食物进入食管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下降,食物进入胃内。

④选项D:食物进入胃后,食管下括约肌恢复其静息时的张力,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7.胆汁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原因

A.含丰富的脂肪酶

B.含大量HCO₃⁻

C.胆盐的肝肠循环

D.胆盐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正确答案】D

【考点还原】胆汁的性质和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D:胆汁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胆盐(由胆汁酸结合钠钾离子形成),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胆盐对脂肪的乳化作用,胆盐可以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水性的肠液中,从而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促进脂肪的分解消化;胆盐与脂类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到肠黏膜细胞表面促进吸收(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胆汁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③选项B:含大量的HCO₃⁻的是胰液,而不是胆汁。

④选项C:单眼的肠-肝循环可促进胆汁的自身分泌,并非胆汁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原因。

 

8.机体各种功能活动所耗的能量中,最终不能转换成体热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B.肌肉收缩对外界物体做功

C.细胞合成各种功能蛋白质

D.内外分泌腺体的分泌活动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机体能量的利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B:在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中,除骨骼肌收缩做一定量的机械功(简称外功)外,绝大部分活动最终都转变为热能(B对),为本题正确答案。

②选项A、C、D:合成组织细胞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物质的跨膜主动转运,产生生物电活动,腺体的分泌和递质的释放等,这些最终都能转换成体热。

 

9.下列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因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加

C.肾小囊静水压下降

D.滤过平衡移向入球端

【正确答案】C

【考点还原】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C:肾小球滤过率是每分钟双肾生成的超滤液的量,影响因素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系数、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其中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肾小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静水压),故肾小囊内静水压降低时,有效滤过压升高,使肾小球滤过率也增高(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③选项B:血浆内的晶体物质自由通透肾小球的滤过膜,对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无影响。

④选项D:当毛细血管血液从入球小动脉端流向出球小动脉端时,由于不断生成超滤液,血浆中蛋白质浓度便逐渐升高,使滤过的阻力逐渐增大,因而有效滤过压就逐渐减小。当滤过阻力等于滤过动力时,有效滤过压降为零称为滤过平衡。出现滤过平衡处距入球小动脉端越近,能滤过形成超滤液的毛细血管越短,总有效滤过面积越小,肾小球滤过率越低。

 

10.对NaCl不通透而对水通透的肾小管是

A.髓袢降支细段

B.髓袢升支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端小管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A:近端小管是Na⁺、Cl⁻和水重吸收的主要部位;髓袢降支细段对溶质的通透性很低,但是存在大量的AQP1,对水的通透性较高(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髓袢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而对Na⁺和Cl⁻却易通透,NaCl便不断扩散入组织间液。

③选项C:髓袢升支粗段有很高的代谢活性,对是Na⁺、K⁺和Cl⁻具有主动重吸收作用(C错)。

④选项D:远曲小管对水仍不通透,但能主动重吸收NaCl,因而使小管液渗透压继续降低(D错)。

 

11.人体进行加速度运动时,出现眼震颤,感受刺激的器官是

A.耳蜗

B.球囊

C.椭圆囊

D.半规管

【正确答案】D

【考点还原】感觉器官的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D:绕身体纵轴旋转等运动刺激两侧水平半规管引起水平方向的眼震颤,侧身翻转等运动刺激上半规管引起垂直方向的眼震颤,前后翻滚等运动刺激后半规管引起旋转性眼震颤,故人体进行加速度运动时出现眼震颤,感受刺激的器官是半规管(选D),故本题选D。

②选项A:内耳又称迷路,迷路在功能上可分为耳蜗和前庭器官两部分,耳蜗的作用是将传到耳蜗的机械振动转变为听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而眼震颤是前庭器官收到刺激后的反应,故耳蜗与眼震颤无关。

③选项B、C:椭圆囊和球囊感受的是直线加速度运动,不会引起眼震颤。

 

12.神经元兴奋时,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A.树突

B.胞体

C.轴突始段

D.轴突未梢

【正确答案】C

【考点还原】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

【答案解析】

①选项C: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膜上产生局部电位,整合到轴突始段,此部位电压门控钠通道密度大,可爆发动作电位(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胞体和树突主要负责接受和整合信息。

③选项D:轴突末梢负责传递信息。

 

13.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生理活动是

A.瞳孔散大

B.汗腺分泌

C.糖原分解

D.胰岛素分泌

【正确答案】D

【考点还原】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副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的M受体,刺激胰岛素分泌(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使瞳孔散大的(瞳孔开大肌/虹膜辐射状肌收缩扩瞳)是交感神经。

③选项B:支配汗腺的是交感神经。

④选项C:糖原的分解主要受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交感神经的调节。

 

14.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代谢异常

A.负氮平衡

B.低钙血症

C.垂体性糖尿

D.高胆固醇血症

【正确答案】C

【考点还原】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分泌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C:生长激素属于腺垂体激素,作用包括:生长激素减少葡萄糖消耗,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升高血糖,分泌过多时会导致垂体性糖尿(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生长激素对蛋白质代谢总效应是合成大于分解,促进肝外组织合成蛋白质,呈正氮平衡。

③选项B:血钙调节与生长激素无直接关系。

④选项D:生长激素为脂解激素促进脂肪降解。

 

15.胚胎发育中对脑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正确答案】D

【考点还原】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在胚胎期对脑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胚胎期及幼儿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出现明显的智力发育迟缓、身材短小、牙齿发育不全等症状,称为克汀病(或称呆小症)(选D),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性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对胚胎发育中脑发育没有影响。

 

16.机体遇到刺激时,发生应激反应的主要系统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B.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C.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D.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正确答案】D

【考点还原】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应激反应是指机体遭遇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激活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糖皮质激素(GC)分泌增加,以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能力(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的是机体的应急反应,当机体遇到紧急情况时,该系统活动增加。

③选项B: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分泌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和缩宫素。

④选项C: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血容量和体液平衡等。

 

17.参与蛋白质折叠的蛋白质分子

A.细胞膜上受体

B.伴侣蛋白

C.细胞内骨架蛋白

D.组蛋白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蛋白质合成过程、翻译后加工

【答案解析】

①选项B:细胞中大多数天然蛋白质折叠需要分子伴侣。分子伴侣代表有两种:热激蛋白(又称热休克蛋白)和伴侣蛋白(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细胞膜受体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③选项C:细胞内骨架蛋白维持细胞的形态。

④选项D:组蛋白是构成染色质的成分。

 

18.酶通过选择特异性结构的底物进行催化,但不包含

A.同类底物

B.立体异构体底物

C.特定底物

D.特定离子键的底物

【正确答案】D

【考点还原】酶的作用机制

【答案解析】

①选项D:酶的特异性包括特异性和相对特异性,酶不会针对特异的离子键(D错),故本题选D。

②选项A:酶的相对特异性指有的酶对某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

③选项B:酶的特异性包括特异性和相对特异性,其中包括光学异构体或立体异构体。

④选项C:酶的特异性包括特异性和相对特异性。特异性指有的酶仅对一种特定结构的底物起催化作用。

 

19.DNA双螺旋结构中,每一螺旋碱基对数为10.5的结构是

A.A-DNA

B.B-DNA

C.D-DNA

D.Z-DNA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DNA的空间结构

【答案解析】

①选项B: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称为B-DNA或B型DNA,其为右手双螺旋,直径为2.37nm,每圈有10.5个碱基对,螺距为3.54nm,使其构象稳定的相对环境湿度为92%(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当环境的相对湿度降低后,DNA仍然保存着稳定的右手双螺旋结构,但是它的空间结构参数不同于B型-DNA,人们将其称为A型-DNA,其直径为2.55nm,每圈有11个碱基对,螺距为2.53nm,使其构象稳定的相对环境湿度为75%。

③选项C:D型-DNA无相关教材说明。

④选项D:后来证明天然DNA分子中还存在Z型-DNA,其为左手双螺旋,直径为1.84nm,每圈有12个碱基对,螺距为4.56nm。

 

20.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的产物是

A.草酰乙酸

B.柠檬酸

C.乙酰CoA

D.延胡索酸

【正确答案】C

【考点还原】糖有氧氧化的过程

【答案解析】

①选项C:糖的有氧氧化反应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液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②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脱氢脱羧生成乙酰CoA(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D:第三阶段为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草酰乙酸、柠檬酸和延胡索酸参与柠檬酸循环。

以上是昭昭西医考研部分考题(考生回忆版)的展示内容,因为内容较多。小昭已经将考题(考生回忆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请自行点击下载即可。

昭昭西综考研专硕(临床)考题(考生回忆版)-2019.pdf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昭昭西医考研上岸秘籍

研友互动

  • 关注公众号
    扫码加入
  • 24考研学习群
    扫码加入
  • 25考研学习群
    扫码加入
  • 关注微博
    扫码加入
  • 师哥师姐
    上岸经验
    扫码加入
  • 师哥师姐
    复试经验
    扫码加入
登录窗口
注册登录后,系统将自动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