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昭昭医考!

400-10234-66 周一至周日:9:00-21:00

当前位置: 研招信息首页 > 历年考题(考生回忆版) > 正文

医学考研2011年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答案及解析

2022-06-27

来源:昭昭医考

放大 缩小

以下是小昭为大家整理的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即将参加西医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下列生理活动中,存在负反馈控制的是:

A.动作电位的产生

B.血糖浓度的调节

C.排便反射的过程

D.兴奋的突触传播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负反馈

【答案解析】

①选项B: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朝着与它原来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血糖浓度调节过程中,血糖升高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发挥降糖作用,属于典型的负反馈(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机体内除排尿、排便、分娩、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内流、血液凝固过程、排卵前夕雌激素对LH的促进作用、蛋白酶原的激活等属于正反馈外,绝大部分调节过程均为负反馈。

③选项D:兴奋的突触传播即动作电位的突触传播,存在去极化与Na⁺内流的正反馈过程。

 

2.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实现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是:

A.受体-G蛋白-AC途径

B.受体-G蛋白-LC途径

C.离子通道受体途径

D.酪氨酸酶受体途径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离子通道型受体

【答案解析】

①选项C:骨骼肌的神经-肌接头由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终板膜)组成,终板膜上有N₂型ACh(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接头前膜去极化→前膜对Ca²⁺通透性增加,Ca²⁺通道开放Ca²⁺内流→ACh囊泡破裂释放→ACh进入接头间隙→ACh激活终板膜的N2型受体阳离子通道→终板膜对Na⁺、K⁺通透性增高(Na⁺电化学驱动力更高)→Na⁺内流,产生终板电位→总和达阈电位时刺激肌膜发生动作电位。该信号转导过程的受体是离子通道,为典型的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受体-G蛋白-AC途径、受体-G蛋白-PLC途径均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③选项D:酪氨酸激酶受体途径属于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与Nernst公式计算所得相比,实际测得的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值:

A.恰等于K⁺平衡电位

B.恰等于Na⁺平衡电位

C.多近于Na⁺平衡电位

D.接近于K⁺平衡电位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静息电位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静息电位是指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的电位,是离子跨膜扩散的结果。膜对哪一种离子的通透性高,则该离子的跨膜扩散对静息电位的影响就较大,静息电位也就更接近该离子的平衡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约是Na⁺的10~100倍,因此静息电位总是接近且略小于K⁺的平衡电位,因为膜对钠离子等也有一定的通透性(D对),故本题选D。

 

4.可导致红细胞沉降速率增快的影响因素是:

A.血细胞比容增大

B.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C.红细胞脆性增大

D.血浆白蛋白量增多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红细胞生理特性和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B: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在血浆中彼此保持一定距离而悬浮稳定于血浆中的特性。红细胞沉降速率简称血沉(ESR),是指血沉实验时,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距离,与悬浮稳定性有关。血流中的红细胞,因胞膜表面的唾液酸所具有的负电荷等因素而相互排斥,使细胞保持一定间距,故彼此分散悬浮而下降沉缓。球蛋白因带正电荷,可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而使红细胞聚集,因此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将导致ESR加速(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决定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不在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故血细胞比容增大和红细胞脆性增大均不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大小,血细胞比容反应血液的黏度。

③选项D: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含量增高也可使红细胞沉降速率增快,可记忆为:单纯(胆固醇)求(球蛋白)仙(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速率降低见于血浆中白蛋白(白蛋白可抑制红细胞聚集)、卵磷脂含量增高、纤维蛋白原减少。

 

5.Rh阴性的母亲生下Rh阳性子女,有可能患: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血友病

C.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D.红细胞增多症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Rh血型

【答案解析】

①选项C:Rh血型系统有40多种Rh抗原,红细胞表面含有D抗原者为Rh阳性,红细胞表面缺乏D抗原者为Rh阴性。Rh系统的血型抗体主要是IgG。分子量较小,能通过胎盘。当Rh阴性的孕妇怀有Rh阳性的胎儿时,Rh阳性胎儿的红细胞携带D抗原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免疫性抗体,主要是抗D抗体。这种抗体能通透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溶血,造成新生儿溶血性贫血(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叶酸或维生素B₁₂缺乏所致。

③选项B:血友病是凝血因子Ⅷ、Ⅸ、Ⅺ缺乏所致。

④选项D:红细胞增多症是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即成年男性>6.0×10¹²/L,成年女性>5.5×10¹²/L。

 

6.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A.心房收缩期末

B.减慢充盈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心室舒张时,靠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使血液充盈心室。此后心房收缩,将血液射入心室,使心室进一步充盈。因此在心房收缩期末,心室达最大充盈,此时心室内容积最大(A对),故本题选A。

 

7.生理情况下,人的中心静脉压升高可见于

A.心脏射血能力加强

B.体位由直立变为平卧

C.从卧位改为站立

D.由吸气相改为呼气相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B:中心静脉压(CVP)是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其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位由直立变为平卧时,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可因跨壁压减小而收缩,回心血量增加,中心静脉压升高(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D:由吸气相改为呼气相时,胸膜腔负压减小,中心静脉压升高,导致回心血量减少。静脉压增大是因,回心血量减少是果(D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D,但当年参考答案为B)。

③选项A:心脏射血能力加强时,心室内血液减少,心室抽吸作用变强,心房内血液进入心室变多,心房血液减少,使得中心静脉压降低。

④选项C:从行走改为站立,骨骼肌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产生的挤压作用减弱,静脉回流减慢,回心血量相对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

 

8.体内CO₂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组织液

B.细胞内液

C.毛细血管血液

D.静脉血液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肺换气的基本原理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血液经组织细胞→静脉→毛细血管→肺泡→外界,随着气体交换,CO₂分压会越来越低。因此CO₂分压由高到低的顺序通常是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组织细胞代谢产生CO₂,因此CO₂分压最高。由于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因此细胞内液的CO₂分压高于组织液(B对),故本题选B。

 

9.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

A.动脉血液中CO₂分压

B.动脉血液中的O₂分压

C.外周血液中的H⁺浓度

D.脑脊液和细胞外的H⁺浓度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D: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动脉血液中的CO₂分压改变既可通过刺激中枢感受器,也可通过刺激外周感受器调节呼吸。

③选项B:动脉血O₂分压的改变主要通过刺激外周感受器调节呼吸。

④选项C:血液中的H⁺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血液pH的变动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较小,也较缓慢。

 

10.下列选项中,能促进胃排空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是

A.迷走-迷走反射

B.肠-胃反射

C.胃酸

D.促胰液素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胃排空及其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A: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一般胃内因素能够促进胃排空(通过迷走-迷走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短反射等),而十二指肠内因素则能抑制胃排空(通过肠-胃反射、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等)。如食物对胃的扩张刺激可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和壁内神经丛局部反射促进胃排空(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食物对十二指肠的扩张刺激则可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排空。

③选项C:当食糜中的酸、脂肪和高渗性以为对肠壁的机械扩张均可刺激这些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减慢。

④选项D:食糜中的酸和脂肪还可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抑胃肽等,抑制胃运动,延缓胃排空。

 

11.下列选项中,能促进Ca²⁺在小肠吸收的因素是:

A.葡萄糖

B.植酸

C.草酸盐

D.磷酸盐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小肠内物质吸收及其机制

【答案解析】

①选项A:Ca²⁺只有在水溶性状态下才能被吸收,葡萄糖经氧化之后能与钙结合形成水溶性的葡萄糖酸钙,从而能促进钙的吸收(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C、D:植酸、草酸盐、磷酸盐与Ca²⁺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沉淀,从而抑制钙的吸收。

 

12.临床上测定能量代谢时,为了简便,通常只需测定:

A.一定时间内的CO₂产生量

B.非蛋白氧热价

C.非蛋白呼吸商

D.一定时间内的氧耗量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能量代谢的测定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能量代谢率的简化测算方法:将蛋白质的产热量和耗氧量忽略不计(体内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的氧化),由糖和脂肪氧化时产生的CO₂量和消耗的02量的比值,称为非蛋白呼吸商,经査表找到相对应的氧热价,耗氧量与此氧热价相乘,便可计算出一定时间内的产热量。另外一种方法更简单,只需测定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根据国人的统计资料,受试者食用混合膳食时的非蛋白呼吸商定为0.82,与此相对应的氧热价为20.20kJ/L,用测定的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乘以20.20kJ/L,即可得到这时间内的产热量。用简化方法所获得数值与经典测算方法所得数值非常接近(D对),故本题选D。

 

13.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不感蒸发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当环境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主要为辐射、传导和对流,其中以辐射散热为主(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C:人体因传导散热而散失的热量并不多,而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

③选项D:蒸发包括可感蒸发(出汗)和不感蒸发,出汗为环境温度高于表层温度时的主要散热方式。

 

14.下列选项中,能使肾小球过滤率升高的是:

A.肾血流量增多

B.肾小球囊内压增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D:肾小球滤过率是每分钟双肾生成的超滤液的量,影响因素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系数、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等。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肾血浆流量主要通过改变滤过平衡点来影响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增多时,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移动,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无关。

③选项B:肾小球囊内压增高时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

④选项C: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成分可以自由通透肾小球滤过膜,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等于肾小囊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肾小囊晶体渗透压也相应降低,对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无影响。

 

15.肾小管稀释尿液的部位主要是:

A.近端小管

B.集合管

C.髓袢升支粗段

D.远曲小管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答案解析】

①选项C:肾小管液流经肾单位的顺序为: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集合管。从髓袢升支粗段开始,肾小管只吸收盐,不吸收水,肾小管越吸收,小管液的渗透压就越低,除非有抗利尿激素的参与,否则肾小管就不在重吸收水。髓袢的升支粗段小管液的渗透压下降的最剧烈,并且其依赖Na⁺-K⁺-2Cl⁻同向转运体,最强效的利尿剂就在此发挥作用。NaCl被不断重吸收(水不被重吸收),小管液为低渗性重吸收,被显著稀释(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在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二者合称近端小管),小管液为等渗性重吸收,既不浓缩也不稀释;降支细段对水的通透性很大而对NaCl不通透,此部位开始只吸收水,不吸收溶质,换句话说就是降支细段小管液的渗透压在改变(升高),其渗透压一直升高到髓袢的顶点,其渗透压能高达血浆渗透压的四倍。

③选项B、D: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Na⁺、Cl⁻和H₂O的重吸收需要根据机体水、盐平衡的状况进行调节,可能被稀释,也可能被浓缩,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主要部位。

 

16.视网膜中央凹对光的感受高,其主要原因是:

A.感光色素含量高

B.感光细胞的兴奋性高

C.视觉传递系统呈单线联系

D.感光色素处于合成状态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眼的感光换能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C:视网膜的中央凹是视锥细胞高度集中的部位,且此处仅有视锥细胞的分布,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与一个双极细胞相联系和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连接(单线联系)。这种联系可以使得视锥细胞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因此人眼的分辨能力以中央凹处最强(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视杆细胞含有一种视色素(视紫红质),视锥细胞含有三种不同的视色素,主要与色觉功能有关,而与其感受分辨力无关。

③选项B:感光细胞的兴奋性高低主要与其阈电位水平有关。

④选项D: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在光亮处分解,在暗处又重新合成,这主要与视觉的暗适应和明适应有关。

 

17.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振动变化的特征是:

A.压强增大,振幅不变

B.压强增大,振幅减小

C.压强增大,振幅增大

D.压强减小,振幅减小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A、B、C、D:声波传入内耳的主要途径为气传导,即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卵圆窗膜→耳蜗。由于听骨链的杠杆作用,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其振动的压强增大,振幅减小,此为中耳的增压作用(B对),故本题选B。

 

18.顺向快速轴浆快速运输的主要是:

A.具有膜的细胞器

B.递质合成酶

C.微丝和微管

D.神经营养因子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神经纤维及其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A:轴浆运输是指借助于轴突内轴浆流动而进行的物质运输。根据运输方向分为顺向轴浆运输和逆向轴浆运输。根据轴浆运输的速度顺向轴浆运输又分为快速和慢速轴浆运输。顺向快速运输主要运输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如线粒体、突触囊泡和分泌颗粒等(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D:逆向轴浆运输可运输一些能被轴突末梢摄取的物质,如递质合成酶、神经营养因子、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毒素等。

③选项C:顺向慢速运输主要运输轴浆内可溶性成分,如微丝和微管等结构。

 

19.下列关于腱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枢病变时反射亢进

B.反射中枢位于延髓

C.效应器为统一关节的拮抗肌

D.为多突触反射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脊髓对运动和姿势的调控

【答案解析】

①选项A:牵张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又叫动态牵张反射,如膝反射、跟腱反射和肘反射等。腱反射和肌紧张亢进提示高位中枢有病变,因为腱反射受高位中枢的调节,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反射弧中断或损害(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腱反射属于牵张反射,其感受器是肌梭,反射中枢是脊髓,而不是延髓。

③选项C:腱反射的效应器是被牵拉的同一肌肉而不是拮抗肌。

④选项D:腱反射潜伏期很短,只够一次突触接替的时间,属于单突触反射,而肌紧张为多突触反射。

 

20.下列关于生长激素生理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长骨生长

B.增大内脏器官

C.促进脑的发育

D.促进肌肉的生长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C:生长激素是促进生长发育的最重要激素,但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无明显促进作用,能够促进脑发育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C错),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D:生长激素可以促进几乎所有组织器官的生长,尤其是促进骨骼、内脏器官和肌肉的生长。

以上是昭昭西医考研部分考题(考生回忆版)的展示内容,因为内容较多。小昭已经将考题(考生回忆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请自行点击下载即可。

昭昭西综考研专硕(临床)考题(考生回忆版)-2011.pdf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昭昭西医考研上岸秘籍

研友互动

  • 关注公众号
    扫码加入
  • 24考研学习群
    扫码加入
  • 25考研学习群
    扫码加入
  • 关注微博
    扫码加入
  • 师哥师姐
    上岸经验
    扫码加入
  • 师哥师姐
    复试经验
    扫码加入
登录窗口
注册登录后,系统将自动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