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昭昭医考!

400-10234-66 周一至周日:9:00-21:00

当前位置: 研招信息首页 > 历年考题(考生回忆版) > 正文

医学考研1997年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答案及解析

2022-06-27

来源:昭昭医考

放大 缩小

以下是小昭为大家整理的西综考题(考生回忆版)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即将参加西医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出现动作电位

C.有髓纤维的跳跃传导速度与直径成正比

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直径增加而降低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动作电位

【答案解析】

①选项E:在动作电位中,当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其幅度便到达该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会随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而增大(E错),故本题选E。

②选项A:动作电位的传导过程即细胞膜某一部分产生的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不衰减地传遍整个细胞。

③选项B:局部电位不断叠加最终爆发动作电位,其发生机制为:局部电流流动使邻旁未兴奋区的膜电位减小,即发生去极化,当此处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即可触发该区爆发动作电位,即使它成为新的兴奋区。

④选项C:与直径较小的神经纤维相比,直径较大的神经纤维所产生的局部电流沿轴突纵向流动的轴向电阻较小,可使电紧张电位的波前扩布更远的距离,即有髓纤维的跳跃传导速度与直径成正比。

⑤选项D: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2.下列关于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电压门控的

B.在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可引起正反馈

C.有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

D.有髓纤维,主要分布在朗飞结处

E.与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有关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动作电位

【答案解析】

①选项C:电压门控钠通道存在三种功能状态:①静息态;②激活态;③失活态(C错),故本题选C。

②选项A:Na⁺通道属于电压门控通道,如神经细胞轴突膜中的电压门控钠通道。

③选项B:在当细胞受到外来刺激时,Na⁺通道被激活,发生去极化,K⁺外流不足以对抗Na⁺内流,于是在净内向电流的作用下,膜发生的去极化与Na⁺电导之间形成正反馈,使膜电位出现爆发性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陡峭的升支。

④选项D:有髓纤维的轴突具有胶质细胞反复包绕形成的髓鞘,有髓鞘包裹的轴突区域几乎没有钠通道,钠通道几乎全部集中在轴突的裸露区域,此区域称之郎飞结,也即在郎飞结处,轴突膜中的钠通道非常密集。

⑤选项E:在当细胞受到外来刺激时,Na⁺通道被激活,发生去极化且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通过正反馈机制促进更多的Na⁺通道被激活,也即说明神经纤维膜上Na⁺通道与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有关。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主要是由哪些离子跨膜运动形成的

A.Na⁺内流,Cl⁻外流

B.Na⁺内流,K⁺外流

C.Na⁺内流,Cl⁻内流

D.Ca²⁺内流,K⁺外流

E.K⁺内流,Ca²⁺外流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各类心肌细胞的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在2期早期,Ca²⁺的内流和K⁺的外流处于平衡状态,膜电位保持在零电位上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钙通道逐渐失活,K⁺外流逐渐增加,缓慢地复极,形成2期晚期(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E:平台期即动作电位的2期,其特点是复极化速度及其缓慢,膜电位几乎停滞于同一水平从而形成平台。平台期的存在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较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区别于神经、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平台期之所以复极化速度缓慢,是因为复极化过程既有外向电流,又有内向电流,外向电流为Iₖ通道介导的延迟整流钾电流,内向电流为ICa-L通道介导的L型钙电流。

 

4.减少浸浴液中的Na⁺浓度,将使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动作电位

【答案解析】

①选项B:超射值的大小与Na⁺内流的数量有关,Na⁺内流越多,超射值越大,反之则越小。减少浸浴液中的Na⁺浓度,使Na⁺内流减少,超射值减小(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D、E:动作电位因Na⁺内流而产生(去极化),Na⁺内流可使膜电位的负值不断减小至零电位,并进一步变成正值,达到Na⁺的平衡电位,高于零电位的正值部分即为超射值。超射值的大小与Na⁺内流的数量有关,Na⁺内流越多,超射值越大,反之则越小。减小细胞外液Na⁺浓度,会缩小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浓度差,Na⁺内流较少,超射值也减小。

 

5.下列哪一种情况可使心输出量减少

A.阻断心脏迷走神经的传导

B.刺激心脏的交感神经

C.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

D.心舒末期容积增加

E.由平卧转为站立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E:当体位由平卧位转为直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因跨壁压增大而扩张,可容纳更多的血液,因而回心血量减少(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也释放Ach,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M型胆碱能受体,引起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和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即具有负性变力、变时和变传导作用。

③选项B: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中的β肾上腺能受体,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和传导性增加,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力作用、正性变时作用和正性变传导作用。

④选项C: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弱,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回升。

⑤选项D:心室功能曲线中,在增加前负荷(初长度)时,心肌收缩力加强,搏出量增多,每搏功增大。

 

6.关于急性失血引起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动脉血压下降

B.红细胞的比容升高

C.心率加快

D.中心静脉压下降

E.皮肤苍白湿冷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

①选项B: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急性失血时,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组织液生成和尿量生成均减少,经过代偿之后,血容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但红细胞大量丢失导致红细胞比容下降(B错),故本题选B。

②选项A:大失血后,循环血量减少,此时如果血管系统容量变化不大,则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将降低,动脉血压便下降。

③选项C:动脉血压下降使得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弱,导致心交感神经紧张加强,引起心率加快,例如在急性出血或由平卧位突然改变为直立位时,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可使动脉血压回升,避免血压过低而引起晕厥和休克等不良反应。

④选项D:急性失血使得循环血量和静脉回心血量均减少,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动脉血压下降,中心静脉压也下降。在大出血使血量减少时,静脉回心血量则降低。

⑤选项E:急性失血会导致血液再分配,为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量,皮肤血管收缩,供血量减少,所以皮肤表现为苍白湿冷。

 

7.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压

D.外周阻力

E.心输出量

【正确答案】E

【考点定位】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答案解析】

①选项E: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体循环回流至右心房,再由右心室射出,进入肺循环,故体循环和肺循环是相通的,故单位时间流经的血量是相同的,即心输出量是相同的(E对),故本题选E。

②选项A、B、C、D:在安静状态下,我国健康青年人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为30~40mmHg。与体循环血管相比,肺动脉及其分支短而粗,管壁薄,肺动脉壁的厚度仅约主动脉壁的1/3;且肺循环血管全都位于胸腔负压环境中,因此肺循环的血流阻力明显小于体循环。用插入导管法可直接测量右心室和肺动脉压。正常人的右心室收缩压平均约22mmHg,舒张压0~1mmHg,肺动脉收缩压与右心室收缩压相同,舒张压平均约8mmHg,平均压约为13mmHg。用间接方法可测得肺循环毛细血管平均压约7mmHg,肺静脉压和左心房内压1~4mmHg。所以,肺循环是一个血流阻力小、血压低的系统。

 

8.血管对血流的阻力

A.当血管半径加倍时,降至原先阻力的1/2

B.当血管半径加倍时,降至原先阻力的1/8

C.取决于血管壁的厚度

D.在血液黏滞度升高时增大

E.和血管的长度无关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血流通路和血流阻力

【答案解析】

①选项D:血流阻力与血液黏度η成正比,血流阻力随着η的升高而增大(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E:血流阻力R=8ηL/πr⁴,其中η为血液黏度,L为血管长度,r为血管半径。由公式可知:当血管半径加倍时,血流阻力降低至原来的1/16;血流阻力与血管壁厚度无关;血流阻力与血液黏度η成正比,血流阻力随着η的升高而增大;血流阻力与血管长度成正比。

 

9.家兔静脉内注入20%葡萄糖10ml,尿量将增加,其原因是

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

D.ADH分泌减少

E.醛固酮分泌增多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家兔静脉内注入20%葡萄糖10ml,尿量增加的原因是渗透性利尿,即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而使超滤液中的葡萄糖超过近端小管对糖的最大转运率,造成小管液葡萄糖浓度升高。在临床中,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而使超滤液中的葡萄糖超过近端小管对糖的最大转运率,造成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结果使水和NaCl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C、D、E:家兔静脉内注入20%葡萄糖10ml,尿量增加的原因是渗透性利尿,即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而使超滤液中的葡萄糖超过近端小管对糖的最大转运率,造成小管液葡萄糖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使小管内外渗透压梯度减小,从而使水和NaCl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无关。ADH(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主要受Na⁺和Cl⁻形成的晶体渗透压的刺激,与葡萄糖形成的晶体渗透压关系不大,并且即使葡萄糖形成的晶体渗透压能够刺激ADH的分泌,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ADH应该分泌增多而不是减少。醛固酮的释放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血钾、血钠浓度的影响,不受血糖浓度的影响。

 

10.关于ACTH分泌的调节,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受下丘脑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

B.受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反馈调节

C.受醛固酮的反馈调节

D.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

E.有与光照无关的日周期变化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答案解析】

①选项C:在生理情况下,ACTH对醛固酮的分泌无明显影响,故不受醛固酮的反馈调节;发生应激反应时,ACTH可促进醛固酮分泌,但在应激反应条件下ACTH的分泌完全受控于上游的CRH,而不受下游反应产物的反馈调节(C错),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D: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由腺垂体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GC)的双重调控,即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

③选项E:CRH的分泌由视交叉上核生物钟控制,CRH的分泌发生与光照无关的日周期变化,ACTH分泌也发生相应的日周期变化,即ACTH分泌有与光照无关的日周期变化。

 

11.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吞噬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主动转运

【答案解析】

①选项C:葡萄糖从肠道进入肠上皮细胞和从肾小管管腔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均是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进入其他细胞(如红细胞、脑细胞)则是通过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形式(C对),故本题选C。

②选项A、B、D、E:葡萄糖在小肠黏膜上皮的吸收以及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都是通过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实现的。

 

12.女性正常排卵的黄体

A.分泌孕酮

B.分泌雌激素

C.分泌黄体生成素

D.分泌孕酮及雌激素

E.分泌孕酮、雌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卵巢功能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D:排卵后,卵巢周期进入黄体期,卵泡颗粒细胞和内膜细胞分别转化为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黄体细胞在LH的作用下分泌孕激素(孕酮)和雌激素(D对)。黄体生成素(LH)由腺垂体分泌而不由黄体细胞分泌(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E: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分泌大量孕激素和雌激素。

 

13.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能降低肺泡内衬液的表面张力

B.能增加肺的顺应性

C.当肺泡直径变小时,使肺泡内衬液的表面张力增加

D.当缺乏时,肺泡出现明显的萎陷

E.当缺乏时,间接的结果可能使体循环动脉血的pH下降

【正确答案】C

【考点定位】肺表面活性物质

【答案解析】

①选项C: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可随肺泡半径的变小而增大,也随肺泡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在肺泡缩小(呼气)时,肺泡内表面的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增大,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加强,肺泡表面张力减小。即根据Laplace定律,肺泡的回缩力与肺泡半径成反比,即肺泡直径变小时的肺泡的回缩力增大,但是肺泡直径变小时,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也增大,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加强(C错),故本题选C。

②选项A: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③选项B:顺应性与弹性阻力在数值上互为倒数,所以顺应性越大,表示弹性阻力越小;而顺应性越小,则表示弹性阻力越大。

④选项D: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可随肺泡半径的变小而增大,也随肺泡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在肺泡缩小(呼气)时,肺泡内表面的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增大,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加强,肺泡表面张力减小,因而可防止肺泡萎陷,如成年人患肺炎、肺血栓时,或新生儿肺泡Ⅱ型细胞尚未发育成熟时,均可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引起小肺泡萎陷关闭。

⑤选项E:小肺泡萎陷关闭从而导致产生肺不张,引起通气不足,最终呼吸性酸中毒,当机体不能代偿时,可间接导致动脉血pH降低。

 

14.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A.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B.食物氧化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C.氧化1g食物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D.1g食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

E.1g食物在体外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能量代谢的测定

【答案解析】

①选项B: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为食物的氧热价(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为食物的热价。

③选项C:氧化1g食物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则无对应概念。

④选项D:1g食物在体内代谢过程时所产生的热量是食物的生物热价。

⑤选项E:1g食物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是食物的物理热价。

 

15.刺激视上核主要可引起

A.催产素释放减少

B.催产素释放增加

C.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D.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E.瞳孔扩大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下丘脑-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

【答案解析】

①选项D: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大细胞能合成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缩宫素),其中视上核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为主,室旁核以分泌催产素为主,故刺激视上核主要可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E: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大细胞能合成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缩宫素),其中视上核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为主,室旁核以分泌催产素为主,故刺激视上核主要可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16.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兴奋性化学传递的特征,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单向传递

B.中枢延搁

C.总和

D.兴奋节律不变

E.易受内环境改变的影响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答案解析】

①选项D:突触后神经元常同时接受多突触前神经元的突触传递,突触后神经元自身的功能状态也可能不同,且反射中枢常经过多个中间神经元接替,因此最后传出冲动的频率(兴奋节律)取决于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效应,即在此过程中兴奋节律可能发生改变(D错),故本题选D。

②选项A:在反射活动中,兴奋经化学性突触传递,只能从突触前末梢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这一现象称为单向传播。

③选项B:兴奋在中枢传播时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这一现象称为中枢延搁。

④选项C:在反射活动中,单根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一般不能使中枢发出传出效应,需有若干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同时或几乎同时到达同一中枢,发生空间和时间的总和,才可能产生传出效应。

⑤选项E:因为突触间隙与细胞外液相通故内环境理化因素的变化,如缺氧、CO₂过多、麻醉剂以及某些药物等均可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即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17.平时维持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A.大脑

B.下丘脑

C.中脑和脑桥

D.延髓

E.脊髓中间外侧柱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答案解析】

①选项D:延髓是调节心血管活动最基本的中枢(D对),故本题选D。

②选项A、B、C、E:中枢神经系统中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控制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广泛分布于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各个水平,其中延髓(延脑)是调控心血管活动最重要的心血管中枢部位。

 

18.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占白细胞总数的20%~30%

B.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

C.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

D.B淋巴细胞从骨髓迁移,在胸腺中胸腺激素的作用下发育成熟

E.T淋巴细胞寿命较长,可达数月至1年以上

【正确答案】D

【考点定位】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分类

【答案解析】

①选项D:根据淋巴细胞的发育部位、表面抗原及功能特点等不同,可将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均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B细胞留在骨髓内发育成熟(D错),故本题选D。

②选项A: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白细胞数为(4.0~10.0)×10⁹/L,淋巴细胞占20%~40%。

③选项B、C: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

④选项E:B淋巴细胞寿命较短,一般3~5天,T淋巴细胞寿命较长,可达数月至一年以上。

 

19.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谷氨酸

B.丝氨酸

C.酪氨酸

D.赖氨酸

E.苏氨酸

【正确答案】A

【考点定位】氨基酸的分类

【答案解析】

①选项A: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二者均为酸性氨基酸(A对),故本题选A。

②选项B、C、D、E: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二者均为酸性氨基酸,可记忆为三(酸)伏(谷氨酸)天(天冬氨酸)。

 

20.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3´-磷酸二酯键

B.3´,5´-磷酸二酯键

C.2´,5´-磷酸二酯键

D.1´,5´-糖苷键

E.氢键

【正确答案】B

【考点定位】核酸的一级结构

【答案解析】

①选项B: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3´,5´-磷酸二酯键,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同样是3´,5´-磷酸二酯键(B对),故本题选B。

②选项A、C、D、E: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3´,5´-磷酸二酯键,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同样是3´,5´-磷酸二酯键。碱基与碱基之间的连接方式是氢键,核糖与碱基之间的连接方式是糖苷键,核苷与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酯键。与DNA相似,RNA也是多个核苷酸分子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线性大分子。

以上是昭昭西医考研部分考题(考生回忆版)的展示内容,因为内容较多。小昭已经将考题(考生回忆版)全部整理放到附件中,请自行点击下载即可。

昭昭西综考研专硕(临床)考题(考生回忆版)-1997.pdf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昭昭西医考研上岸秘籍

研友互动

  • 关注公众号
    扫码加入
  • 24考研学习群
    扫码加入
  • 25考研学习群
    扫码加入
  • 关注微博
    扫码加入
  • 师哥师姐
    上岸经验
    扫码加入
  • 师哥师姐
    复试经验
    扫码加入
登录窗口
注册登录后,系统将自动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