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免疫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防治I型超敏反应
一、填空题
1.防治I型超敏反应最有效的措施是。
【答案】找出变应原,避免接触
2.各类Ig中能通过胎盘的是,有助于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是.
【答案】IgG,IgM
3.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的制剂是和。
【答案】疫苗、类毒素
4.免疫应答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答案】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5.免疫的功能包括。
【答案】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稳定
6.由IgG和IgM介导的超敏反应包括和型超敏反应;IV型超敏反应是由所介导的。
【答案】II、III、T细胞
7.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激活物质主要是、其C3转化酶是;补体替代激活途径的C3转化酶是。
【答案】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C4b2a,C3bBb
二、单项选择题
1.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指:()
A.CD4与MHCⅡ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B.CD8与MHCⅠ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C.IL-1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D.IL-2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E.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E
2.与C3转化酶形成无关的补体组分是:()
A.C4
B.C3
C.C2
D.C5
E.B因子
【答案】D
3.关于TD-Ag,正确的叙述是:()
A.在胸腺中加工处理的抗原
B.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C.不能诱导产生免疫记忆的抗原
D.只能诱导产生IgM类抗体的抗原
E.既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又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的抗原
【答案】E
4.能与肥大细胞高亲和结合的Ig是:()
A.IgA
B.IgD
C.IgE
D.IgM
E.IgG
【答案】C
5.细胞免疫是由()介导的。
A.T细胞
B.B细胞
C.补体
D.肥大细胞
E.巨噬细胞
【答案】A
6.补体被激活后发挥的生物学效应不包括:()
A.免疫粘附
B.溶解靶细胞
C.ADCC作用
D.炎症反应
E.调理作用
【答案】C
7.免疫学认为的自身物质是:()
A.异种物质
B.同种异体物质
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D.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E.胚胎期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答案】D
8.细胞因子不具备的作用特点有:()
A.高效性
B.特异性
C.多效性
D.重叠型
E.网络性
【答案】B
9.MHC限制性主要表现于:()
A.NK细胞杀伤作用
B.ADCC作用
C.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过程
D.B细胞对TI抗原的识别
E.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答案】C
10.不表达经典HLAⅠ类抗原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成熟红细胞
C.血小板
D.网织红细胞
E.粒细胞
【答案】B
11.TH1细胞可通过下列哪种作用产生免疫效应?()
A.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B.分泌抗体
C.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
D.释放细胞因子产生免疫效应
E.ADCC作用
【答案】D
12.致敏TC的作用特点是:()
A.无抗原特异性
B.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C.可通过释放IFN杀伤靶细胞
D.可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E.可通过分泌穿孔素、颗粒酶等物质杀伤靶细胞
【答案】E
13.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
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
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答案】A
14.人体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主要是:()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血流
【答案】D
15.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
A.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性质
B.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质
C.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D.抗原与相应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E.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质
【答案】E
16.容易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注射途径为:()
A.静脉﹥皮下、肌肉﹥腹腔
B.腹腔﹥皮下、肌肉﹥静脉
C.腹腔﹥静脉﹥皮下、肌肉
D.静脉﹥腹腔﹥皮下、肌肉
E.皮下、肌肉﹥腹腔﹥静脉
【答案】D
17.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是:()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B.可有即刻相和延缓相反应
C.特异性IgE参与
D.免疫病理作用以细胞破坏为主
E.发生和消退迅速
【答案】D
18.与Ⅱ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
A.补体
B.抗体
C.巨噬细胞
D.嗜酸粒细胞
E.NK细胞
【答案】D
19.关于肿瘤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证实在某些肿瘤细胞表面存在肿瘤特异性抗原
B.血清CEA升高有助于结肠癌的诊断
C.血清抗AFP抗体水平升高可诊断为肺癌
D.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发生有关
E.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人宫颈癌发生有关
【答案】C
20.血清中半衰期最长的Ig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答案】A
三、名词解释
1.TSA:肿瘤特异性抗原。仅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抗原。
2.BCR:指B细胞抗原受体,是B细胞表面能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的膜分子,与Igα、Igβ分子结合成BCR复合体,为B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
3.细胞因子: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如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
4.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此时机体对其他抗原仍可作出正常的免疫应答。
5.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两种性质。
四、问答题
1.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
答题要点:
抗体产生可分为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两个阶段。
初次应答:特点是潜伏期长、抗体浓度低、维持时间短、以IgM类抗体为主。
再次应答:特点是潜伏期短、抗体含量高,维持的时间长,以高亲和力的IgG为主。
意义:指导预防接种;指导用血清学试验诊断传染病。
2.试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答题要点: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
(2)调理作用
(3)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
(5)免疫调节作用
3.试述IgG的生物学特点和作用。
答题要点:
(1)血清中含量最高
(2)能通过胎盘的Ig
(3)半衰期最长的Ig
(4)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5)抗感染的重要抗体
4.试举一例说明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答题要点:
例:变应性鼻炎(花粉症)-I型超敏反应
(1)致敏阶段:变应原初次刺激机体→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IgE 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FcεR I结合→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发敏阶段: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 Fab特异性结合(变应原-IgE-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局部或全身发生过敏反应。
5.试比较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及其应用注意事项。
答题要点: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比较:
项目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注入物质抗原抗体
次数1-3次1次
生效时间2-3周立即
维持时间数月-数年2-3周
主要用途预防治疗和紧急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的注意事项:
1.接种对象;
2.接种剂量、次数和时间间隔;
3.接种途径;
4.接种后反应;
5.禁忌症。
人工被动免疫的注意事:
1.注意防止超敏反应的发生;
2.早期和足量;
3.不滥用丙种球蛋白。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