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级护师复习资料-测量病人背部体温的实验观察法,体温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观察体温有助于明确诊断、判断病情和分析疗效。因此,测量体温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常用腋温或口温法监测患者体温,但对于瘦弱或不配合的患者很难获得准确的数据。从1998年10月至1999年2月,对100例患者的腋温和背温进行了测量、观察和比较,探讨了测量背温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可行性。报告如下。
1受试者和方法1.1受试者随机抽取100例ICU患者,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20~83岁。
1.2方法采用患者自控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腋窝温度用常规方法
[1]测量1~5次。患者采用背温法仰卧,体温计水银端置于脊柱与肩胛骨之间的斜方肌内,背部皮肤紧贴床垫。测量1~5次,每次10分钟,室温保持在23~25。结果100例患者的平均背部温度为(37.101.39)。平均体温为(37.081.42)。
两组数据经统计U检验,U=0.4435,P>0.05,背部温度和腋窝温度差异不显著。3讨论3.1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不是完全恒定一致的。深层温度相对稳定,表层温度易受环境和衣物影响,极不稳定。生理学指的是平均深部体温,反映在临床常用的口腔、直肠、腋窝温度。虽然体表温度不稳定,但由于人体主要产热组织是躯干肌肉、内脏和大脑,所以头部和躯干的皮肤温度变化相对较小,温度高于四肢。
ICU患者长期卧床,背部皮肤紧贴床垫,可形成相对封闭的环境,减少背部散热。因此,它也能反映病人的体温,特别是对于无意识或不适合用口腔和腋窝测量体温的人,更具可行性和实用性。实验中,机械通气或上肢约束患者的腋窝温度应由专人监测,这样腋窝可以密封测量正确的体温,而背部温度测量不需要专人监护。100例患者自控结果无显著差异,证明背部测量卧床患者体温是可行的。
3.2血液循环是体内传递热量的重要途径。
任何能影响血液循环的因素都会影响背部温度,比如环境温度和情绪。如果温度过低,心情紧张,皮肤血管就会收缩,身体深层的体热就不容易带到表层;当环境温度为31~32时,人体主要通过汗腺蒸发散热[2],相对于封闭系统增加背部的导热系数,增加散热机会。因此,为了增加体温的稳定性,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室温应为23~25。实验中,1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腋窝温度比背部温度高0.3~0.4。
因此,外周循环衰竭患者不宜采用背温法。3.3测量背部温度时,避免可能导致散热加速的因素。
初级护师复习资料-测量病人背部体温的实验观察法,如果患者暂停卧床活动,翻身避免空气对流,增加散热;体温计附在床垫上,保持床的清洁干燥,减少传导散热。因为深部体温需要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背部,为了使背部温度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测温时间至少要10分钟。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