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的收集、加工和贮存
1.传统采收原则:根和根茎:地上部分在秋冬季节会枯萎,或在早春发芽前或出苗后刚采收。夏末收苗早(半夏、太子参)。梗树:多秋冬季采收——首乌藤、忍冬藤;木材常年采集——苏木、降香、沉香(心材)皮:春末夏初,皮木易分离;几个秋冬,肉桂花:蕾期——金银花、槐花;第一个花期——曼陀罗花;盛花期——菊花、藏红花果实种子:
成熟时——五味子;幼果期——未成熟的枳壳;枳实;成熟的天气奶油-山茱萸。种子和果实成熟时就收获了。
全草:茎和叶繁茂时收获或开花时收获-薄荷;苗期——茵陈、藻类、地衣、树脂等类型:根据不同特性确定采收时间。
兽药:根据物种、生活习惯或活动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诱捕、网捕、活体采集等。矿物药:无季节限制,常年开采,多与矿物开采结合。
2.现代采收原则:确定适合采收时间的三要素:有效成分含量;药材产量;有毒成分的含量
3.高峰期是有效成分的含量,药用部位的最高产量是适宜的采收期。(理想的收获时间)。
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的峰值,药用部位产量无显著变化,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活性成分含量高峰是适宜的采收时间。当有效成分的峰值含量与药用部位的产量不一致时,采收时间是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有毒成分总含量最低的时期。
4.中药炮制的意义:促进干燥,保证质量,符合规格和等级,便于包装、贮藏、运输和加工:外形完整,色泽好,香气浓郁,水分安全,有效物质多;中药干燥加工的温度一般控制在50-60。
5.药材加工通则:根、根茎:除去地上的茎、叶、土、毛,晾干;先刮或撞皮,桔梗、黄芩;硬的或厚的切片,葛根;富含粘液或淀粉的被烫或蒸;天麻:切成段,晒干。
加工成卷,如厚朴;刮掉软木塞,将黄柏擦干。树叶和全草:在阴凉通风处晾干;或者打捆后晾干(油、色)。花:晒干、烘干或阴干(时间、温度、完整性、颜色)。水果:直接晒干,如乌梅;切割干燥,如枳实;开水微烫,晒干,木瓜。种子:果实晒干后,取出或直接取出种子晾干;干果直接存放,使用时取出。
6.常见的处理方法:拣货;洗漱;漂移;切片;脱壳;蒸、煮、烫;熏蒸硫磺;出汗;干燥。
7.发汗:将药材用文火烤至半干或微煮微蒸,叠起来加热,使里面的水溢出,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有利于干燥。这种方法俗称出汗。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8.不能洗:质地疏松或粘度高的软药材不宜长时间洗,否则不宜切(瓜蒌皮);种子药材含有大量粘液,入水时结块,不易分散,不能用水冲洗(葶苈子、车前子);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水洗(薄荷、细辛)。
9.中药在储存过程中变质及如何预防:害虫侵入药材内部,形成空腔或空腔。防治:冷藏、高温(暴晒、烘烤、蒸)、远红外、化学杀虫剂或控制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