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2017年中医第《方剂学》章复习资料:方药治疗与常用治疗的关系”具体内容,由昭昭医考官网小编整理如下:
第一单元一般[考试要求]
1。方药治疗与常用治疗的关系
2。方剂组成
3。方剂变化
4。常见剂型及其特点
【重点详解】
一、方与治、常用治法的关系
(1)方与治法的关系治疗是指导处方的原则,处方是体现和完成治疗的主要手段。方剂与治疗方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分方”、“以法释方”四个方面,这也构成了中医所强调的“以法统方”的全部内容。
(2)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发汗、呕吐、降逆、和合、温、清、消、补”。汗法:是通过开解道德准则、调理营康、宣肺气的动作,以汗解表六淫之邪。呕吐法:是吐出停留在咽喉、胸膈、胃内的痰、食物或毒物。
下法:是一种通过下法、清洗、攻毒等方法,消除致病因素,祛除疾病,使胃内久留的食、燥、寒、积、瘀、痰、滞、水从下窍出的治疗方法。和谐:通过调和或和解,可以解除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之证。
温法:是通过温里散寒来治疗内寒证。清解方法: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清化内热之邪。消药:由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恶。通过消化、停滞、气血运行、化痰、杀虫等方式逐渐消散和消散。
补液:是通过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来治疗各种虚弱综合症。
二、药方的组成药方的组成原则是君、臣、佐、使。
(1)君药(主药)是对主要疾病或综合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臣药(辅药)有两层含义:辅助君药加强主症或主证治疗的药物;在治疗疾病和综合征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
(3)佐药有三层含义:佐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疗效或直接治疗继发症状的药物;佐药,即消除或减弱君臣药毒性或限制其严重程度的药物;抗辅药,即病情较重,可能会拒食的药物,与性质和味道与君药相反,在治疗上能起到互补作用的药物合用。
(4)致药有两层含义:引经药是将处方中所有药物引向疾病的药物;
调配药物,具有调配各种药物的功能。另外要注意以下两点:处方中一定不能有君药;
并不是每首歌都充满了君臣、侍郎、使臣。
三、方剂变化方剂组成原则严格,但临床应用非常灵活。有可能在某个方剂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删减,形成新的方剂,以适应不同的临床证候。
1.方剂组成主要有三种变化:
(1)药味加减的变化在主证、主药、基本病机不变的原则下,加减某方,改变其配伍关系,从而改变方剂的药效,更好地适应新的病情,即某方药味加减的变化。
(2)剂量加减的变化组成处方的药物保持不变,但剂量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了处方功能和适应症的主要方面。
(3)剂型变化处方的组成和剂量相同,但不同剂型作用不同。
四、常用剂型及其特点
1.用途:一般用于慢性虚弱患者,有利于长期用药。
2.清膏特点:用量少,含量高。
3.提取物特点:浓度高,体积小,无溶剂。
4.药膏特点:具有一定的粘性,外用后逐渐软化或融化,缓慢吸收,疗效持久。用途:适用于外科疮疖、烧伤、烫伤。
(4)硬膏药(又称膏药)特点:便于携带,外用。用途:治疗疮、跌打损伤和关节疾病。
(5)酒的特点:酒具有活血通络、易散、促进药效的特点。用途:善祛风通络,常用于补药方。外用酒仍能促进血液循环,止痛消肿。
(6)片剂是中药加工后与辅料混合的剂型。特点:携带、服用方便,可改变口味。
(7)颗粒剂,属于中药新剂型。分为有糖和无糖两类。
(8)注射剂精制中药制成注射剂。
特点:见效快。此外,还有丸剂、茶、洗剂、锭剂、条剂、搽剂、栓剂、颗粒剂、片剂、糖浆剂、口服液等剂型。
以上“2017年中医第《方剂学》章复习资料:方药治疗与常用治疗的关系”的介绍,更多的关于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相关考试资料,可以先关注昭昭医考官网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12.3MB 下载数2365 下载
10.3MB 下载数3652 下载
9.65MB 下载数2659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