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师考试正在进行紧张的审查。为了帮助参加2021年临床医师考试的考生顺利复习,昭昭医考官网小编市收集整理了2019年临床医师消化系统测试站点:消化性溃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化性溃疡
只要是上腹痛n年,就可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zui的主要发病机制);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幽门螺杆菌也是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非甾体抗炎药也是急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2.胃酸的存在或分泌是溃疡的决定因素。
二、俯卧位:
胃溃疡(GU)、胃炎、胃癌多发生在小曲度和胃窦(角)。
十二指肠溃疡(DU)通常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小弯胃窦易溃疡:胃溃疡的部位是小弯胃窦(胃角)。
三、临床表现
1.消化性溃疡的特点(三型):慢性(数年或数十年)、周期性(秋冬、冬春之交)、节律性。
十二指肠溃疡):吃痛缓解(饥饿痛)。
杜十娘在饥饿时更有魅力:DU、十二指肠溃疡、饥饿疼痛和迷走神经切断术通常用于治疗。
胃溃疡):进食-止痛(饭后疼痛)。
4.肠预激综合征:疼痛-排便-缓解。
四.并发症:
出血,穿孔,梗阻,癌变。
1.出血:
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其次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和急性胃炎。
失血和症状:
出血5~10ml: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出血50~100ml:黑便;
出血200~300ml:呕吐、吐血;
出血超过600ml:意识不清;
出血超过1000ml:循环障碍(休克)。
内存:
黑凳子=黑心,只认钱不认人,50和100都是钱
200=两个=吐血
无意识=分心=600
突破=1000以上会休克
2.穿孔:
(1)胃溃疡(GU)穿孔多发生在胃小弯处;
十二指肠溃疡(DU)穿孔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想穿好衣服,一定要花钱,所以要在前墙打卡);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后壁。(你必须从后门流血)
症状:突然剧烈腹痛,刀状痛,腹壁板状僵硬,压痛、反弹痛;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zui具体临床表现);
诊断:垂直腹部平片(可见到膈下游离气体);
银标:肝脏浊音区消失。
4穿孔的处理:轻拿轻放,不能轻放,不能重胃;
穿孔时间小于8小时优先考虑胃切除术;
当穿孔时间超过8小时时,最好进行胃修复。
缓解疼痛症状,术后体位:左侧体位。
3.幽门梗阻:
1症状:呕吐物隔夜食用,不含胆汁;
体检时,能看到和听到上腹部常见的蠕动波;振动的水声;
严重时可引起失水和低氯低钾的碱中毒。
检验方法:盐水负荷试验。
诊断:胃镜。
(4)治疗:手术是必须的,是手术的适应症。
4.癌变:
少数GUs会癌变;
杜不会癌变((杜)不会死亡)。
五、几种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1.巨大溃疡:指直径大于2cm的溃疡。良性的小于2cm。
2.球后溃疡:球后溃疡是指十二指肠降部后壁的溃疡;肯定不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Zui的特点是易出血(60%),抗酸剂无效。
3.幽门溃疡:易出血,抗酸剂无效。容易并发幽门梗阻。
4.胃泌素瘤:又称佐林格-埃里森综合征,最易发生zui的部位称为非典型部位:水平下降:十二指肠降段、横段和近端空肠。
总结:
球后溃疡和幽门溃疡的特点是容易出血和抗酸剂无效。
不及物动词辅助检查
1.与慢性胃炎相同:
数据输入(Data Input)(英)国防情报局(Defence Inteligence)密度指示器
3.x线钡餐检查:龛影是直接征象,对溃疡有诊断价值。
龛影是胃轮廓内的恶性溃疡,胃黏膜中断破裂;(通常是坏人被锁在里面)
龛影是胃轮廓外的良性溃疡,胃粘膜向溃疡面集中。
七.治疗
1.抑制胃酸的药物:
奥美拉唑(PPI);作用机制是抑制氢钾ATP酶。
H2受体拮抗剂:替丁。
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副作用容易引起胃排空障碍。已经被淘汰。
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也被淘汰了。
2.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用PPI或胶体铋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
奥美拉唑本身不能治愈HP。目的:能明显提高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治疗后4周必须复查。
3.保护胃粘膜的治疗:
胃粘膜保护剂主要有三种,即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和前列腺素。
铋是能保护胃粘膜、抑制HP的药物。
4.中和胃酸:
氢氧化铝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是中和胃酸。
奥美拉唑不能抑制HP,只能抑制酸,提高抗生素疗效。
无论并发症如何,都必须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法:P K A。
5.外科治疗:
(1)手术指征:大出血、急性穿孔、幽门梗阻(手术指征)、癌变、复发。
(2)常用手术方法:胃大部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
胃切除术适用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迷走神经切断术仅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
(3)手术目的:治愈溃疡,消除症状,防止复发。
(4)主要手术方法
胃大部切除术:这是我国常用的方法。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都可以。切除范围:60%。(削减75%)是胃癌)
胃大部切除术分:毕I式和毕II式;
主要区别是:胃肠吻合口的部位不同。
*毕I式:胃、十二指肠吻合;胃溃疡(GU)术式;
吻合后的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状体;胆汁胰液不返流入残胃;术后胃肠紊乱引起的并发症较少;
*毕II式:胃、空肠吻合;十二指肠溃疡(DU)术式;
术后溃疡复发率低。
既有胃溃疡、又有十二指肠溃疡毕II式。
②迷走神经切断术:
单纯迷走神经切断术:全切;
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保留鸦爪支(支配胃排空,切除后易导致胃潴留)。
(5)术后并发征
早期并发症
①术后胃出血:
术后24小时内 → 术中止血不彻底;
术后4~6天 → 吻合口粘膜坏死脱落;
术后10~20天 → 吻合口缝线处感染。
②术后梗阻:
完全梗阻无胆汁、不全梗阻全胆汁、输出梗阻混胆汁、吻合梗阻无胆汁
输入段梗阻:
a.急性完全性梗阻:呕吐物量少;呕吐物为少量食物、不含胆汁;
b.慢性不完全性梗阻:呕吐量多;喷射样呕吐;呕吐物为大量胆汁、不含食物;
输出段梗阻:上腹部胞胀,呕吐物有食物、有胆汁;
吻合口梗阻:呕吐物为大量食物、不含胆汁。
晚期并发症
③倾倒综合征:术后1~2年,属于晚期并发症。症状: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站立不稳。
a.早期倾倒综合征:进餐后30分钟内发生。根本原因:高渗性一过性血容量不足;
b.晚期倾倒综合征:进餐后2~4小时发生。根本原因:胰岛素分泌增多引起的反应性低血糖。主要发生在毕II式术后。
④碱性反流性胃炎:多于术后数年发生。
碱性反流性胃炎三大临床表现:;痛吐轻:上腹持续烧灼痛、胆汁性呕吐、体重减轻;抗酸治疗无效,抑酸会加重病情(酸少了,碱更多)。病情严重,久治不愈者行R-Y吻合术。
⑤残胃癌:消化性溃疡术后至少5年后发生在残胃的原发性癌。
⑥营养性并发症:(低血糖不属于营养性并发症)
贫血:胃大部切除使壁细胞减少,壁细胞可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胃酸不足可致缺铁性贫血,可给予铁剂治疗;
内因子缺乏可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给予维生素B12、叶酸等治疗,严重的可给予输血。
腹泻与脂肪泻:粪便中排出的超过摄入的脂肪的7%则称为脂肪泻。可进少渣易消化高蛋白饮食,应用消胆胺和抗生素。
以上是关于2019年临床医师消化系统测试站点:消化性溃疡更多关于2019临床执业医师考点复习和资料,详情关注昭昭医考网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