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助理医师检查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方案,被认为是考生关心的问题。昭昭医考官网小编整理了考试的重点内容,希望能帮助考生复习。
原发性高血压
一、概念和分类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特征的综合征,通常简称高血压。分为初级和中级。对于那些血压偶然超出正常范围的人,建议定期重复测量,以做出明确的诊断。高血压诊断标准目前,我国采用国际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根据血压的上升水平,高血压进一步分为1、2、3级。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属于不同等级时,以较高等级为准。本标准适用于男女成年人。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根据发病的进展,原发性高血压分为慢发性高血压和快发性高血压。前者又叫良性高血压,后者又叫恶性高血压。多数患者为良性高血压,起病缓慢,隐蔽,逐渐起病,一般无特殊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枕骨或颈部紧绷、心悸,通常在情绪激动、紧张或疲劳时很明显。此外,患者的主观症状与血压升高的程度并不一致,约五分之一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只有在体检或出现心、脑、肾并发症时才会出现。所以有无症状都要定期测血压。
同时也要注意患者血压的波动:冬天血压通常较高,夏天较低;血压值昼夜波动。晨间活动后,血压可迅速上升,而夜间血压可回落。有些病人在充分休息或情绪稳定后,可以恢复正常。
2.恶性高血压,也称为急性高血压,病理上以肾小动脉纤维性坏死为特征。急性高血压(早期)和恶性高血压(晚期)是同一发病机制的不同阶段。临床特点:发病迅速,多见于中青年;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持续130 mmHg;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神经乳头水肿;肾损害突出,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血尿、肾小管性尿,可伴有肾功能不全;进展快,如果不及时治疗,预后差,可能会死于肾功能衰竭、中风或心力衰竭。
恶性高血压的核心特征:持续舒张压130mmHg,肾、眼损伤(乳头水肿)III。诊断与鉴别诊断由于血压的波动性,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不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日子测三次以上的平均血压为依据。确诊高血压后,应区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同时做高血压分类和风险分层,判断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1.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与四个方面有关:高血压水平;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程度;是否有并发症。
2.高血压的风险分层。
降压治疗的目的和目标值
1.目的降压治疗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原则上,血压控制的目标值应该将血压降低到患者的最大耐受水平。一般提倡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 mmHg;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血压控制目标值为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 mmHg。
五、主要降压药的作用特点及副作用(要点)
1.利尿剂的主要副作用经常在大剂量时出现,所以它
其降压作用稳定、缓慢、持续时间长,非常适合需要缓慢降压的患者,如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此外,特别适用于盐敏感性高血压、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妇女和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3)分类特点:有三种:噻嗪类、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噻嗪类:最常用,但长期使用可引起血钾下降,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升高。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慎用,痛风患者禁用;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钾血症,不宜与ACEI联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利尿剂:利尿迅速,肾功能不全应用广泛,但作用过度可导致低钾血症和低血压。另一种制剂吲达帕胺具有利尿和血管舒张作用,可有效降低血压,减少低钾血症。
2.受体阻滞剂
(1)机制: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心肌收缩力和降低心率来降低血压。
(2)适用范围:受体拮抗剂降压作用强且迅速,不同药物适用于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由于受体拮抗剂具有负频率的特点,特别适合心率较快的高血压患者;另外,特别适合需要降低心肌耗氧量的高血压患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但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较差。
(3)注意事项:受体拮抗剂可抑制心肌收缩力、窦房结和房室结,故心动过缓:病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糖尿病虽然不是受体阻滞剂的禁忌症,但这些药物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在降糖治疗时可能掩盖和延长低血糖,使用时应注意;急性心力衰竭禁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员、外周血管疾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慎用。
3.钙通道阻滞剂(CCB)的作用机制
(1):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依赖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的浓度。钙通道阻滞剂可以阻断钙离子通过电压依赖性L型通道转运入细胞,从而降低血管收缩反应。此外,钙通道阻滞剂还能拮抗血管紧张素和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血管收缩。
(2)分类:钙通道阻滞剂根据化学结构特点可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非二氢吡啶类的代表药物有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二氢吡啶类主要是硝苯地平和尼莫地平,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
(3)降压特点:钙通道阻滞剂扩张外周血管作用强,起效快,降压幅度相对较强。
①剂量越大,疗效越大,呈正相关性;
②个体差异性小,联合其他类型降压药应用时,降压作用明显增强;
③具有负性肌力的作用,能明显降低心肌收缩力,使心肌兴奋-收缩脱偶联,因而心力衰竭禁用;
④对老年患者有较好降压效果,对血脂、血糖无明显影响,摄入高钠不影响降压疗效,非甾体抗炎药无干扰作用,嗜酒的患者也能起到显著降压的作用;
⑤高血压合并症应用钙通道阻滞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选用硝苯地平为宜;伴脑血管病时应用尼莫地平;伴快速型心律失常选用维拉帕米;
⑥主要缺点:能反射性地引起交感活性增强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非二氢吡啶类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自律性和传导性,在心衰、窦房结功能低下、心脏传导阻滞时禁用。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机制: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周围和组织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使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缓激肽是一种心脏保护因子,能够缩小心肌缺血、梗死面积,提高心肌细胞高能磷酸化合物(如ATP)及糖原的贮备,正是因为ACEI能够延缓缓激肽的降解,而发挥了保护心肌细胞、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作用。
(2)优点及适应证:ACEI能够增加高血压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能够舒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改善肾小球囊内压升高所致的肾功能损伤,具有减轻蛋白尿的作用。特别适用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3)不良反应:
①刺激性干咳:是患者不能耐受ACEI而停药的常见原因。发生刺激性干咳主要原因是ACEI使缓激肽、前列腺素、P物质在呼吸道蓄积所致;
②血管性水肿:其发生与缓激肽及代谢产物有关,多发生在用药的第1个月,一旦出现应停用ACEI;
③高钾血症:ACE能抑制AngⅡ的生成,使醛固酮分泌减少,导致血钾升高,故高钾血症时禁用ACEI;
④妊娠期:ACEI具有致畸作用,故妊娠期禁用;
⑤双侧肾血管病变(肾动脉狭窄、阻塞、硬化),可加重肾功能障碍,禁用ACEI。主要原因是:ACEI收缩入球小动脉的同时舒张出球小动脉,降低了肾小球灌注压,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功能障碍。另外,当患者血肌酐值超过265μmol/L(3mg/dl)时也应禁用ACEI。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AT1,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水钠潴留、血管收缩与组织重构作用。不引起刺激性干咳。ARB在治疗对象和禁忌证方面与ACEI相同。
【经典例题1】男性,61岁。患有高血压,同时伴有2型糖尿病,尿蛋白(+),选择降压药物为
A.α受体阻滞剂
B.β受体阻滞剂
C.利尿剂
D.钙拮抗剂
E.ACEI
[参考答案]1.E六、降压治疗方案
1.单纯的良性高血压(无并发症、无合并症)的患者,无论是单独或联合使用上述降压药时,均应遵循小剂量原则,然后再根据血压控制情况,逐步调整剂量。目前,对于2级高血压(≥160/100mmHg)的患者多采用两种降压药联合治疗。
2.联合治疗应该采用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
合理的降血压药联合治疗方案:利尿药与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与ACEI或ARB;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剂与ACEI或ARB。三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时必须包括利尿剂(有禁忌证除外)。3.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降压治疗,尤其是高危或很高危患者。
当血压平稳控制1~2年后,可以根据需要逐渐减少剂量或药物品种,不宜随意停止治疗或更改治疗方案。中止治疗后高血压仍复发,长期服药治疗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综合征。
以上是”临床助理医师检查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治疗方案“的内容,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预祝考生顺利通过2021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9.65MB 下载数4859 下载
8.65MB 下载数8956 下载
7.61MB 下载数3265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