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者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nMaslow,1908~1970)在20世纪50年代将人的需求按照重要性和发生顺序分为以下五个层次:第一层次,生理需求,包括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各种物质需求,如饮食、排泄等;第二层,安全需求;第三层,爱和归属感;第四层,自尊的需要;第五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们一般根据这个层次追求各种需求的满足,从而解释人们行为的动机。但是有人认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层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在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将影响工作动机的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类,属于工作本身的是激励因素,如工作职责和任务;福利、人际关系等保健因素起到预防作用。
赫尔茨贝格认为,只有通过激励因素的作用,才能调动我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我们的效率。至于如何提高这一激励因素的作用,美国
著名的行为主义者VROOMV。h.提出了“期望概率模型”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结果的表现和成功的可能性决定了激励因素的作用。这使得对人的需要动机的研究在理论上更加完整和系统。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