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底重建病人的术后护理措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由昭昭医考官网编辑整理:
盆底重建病人的术后护理:
1.舒适卧位:询问麻醉师术中情况和用药情况,检查患者清醒情况。将患者仰卧6小时,固定床档。由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长时间采取膀胱结石体位,回到病房后会感到全身疲劳和不适,尤其是身体受压部位,大腿、臀部和膝盖。这个时候要帮他翻身,按摩身体受压部位,帮助他活动下肢关节。将导管放置并固定在床边,以保持温暖。
2.密切观察: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每30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稳定后逐渐改为2~4小时监测一次;观察是否有胸痛、气短等心绞痛、心悸梗塞的体征;观察切口是否有出血、肿胀等出血倾向。
3.补充营养:虽然本手术不涉及消化道,但由于麻醉原因,胃肠蠕动减弱的患者容易出现腹胀和呕吐。术后12~24小时应禁止进食。第二天,可以给他们一个容易消化吸收的流质饮食,比如小米粥。少吃正餐,不吃牛奶、豆汁、糖等产气食物。如果没有腹胀,可以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胃肠功能恢复后,会给他们正常饮食。
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合理搭配食物,遵医嘱给予补充液和复合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药物,促进身体各项功能的顺利恢复。
4.预防感染:保持房间干净、安静、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空气对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鼓励卧床活动,协助翻身、拍背、祛痰,防止坠入肺炎;鼓励多喝水,释放泌尿系统感染,会阴每天消毒两次,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5.预防血栓形成:患者手术创伤造成的血液高凝状态和术后床内静脉血流相对缓慢,容易形成血栓,术后应积极预防血栓形成。
(1)术后第二天给予抗血栓药物:706血浆代用品500毫升红花20毫升静脉滴注;每12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4000iu。(2)观察双下肢是否疼痛或肿胀。
(3)鼓励患者进行有规律的卧床活动,如下肢屈伸运动和左右转动,平时帮助按摩双下肢。
(4)多喝水。
6.护肤:由于该病患者术后需要卧床1周,老年人皮肤弹性极差,抵抗力较弱。所以,护肤尤为重要。床单被罩要及时更换,床单元要经常整理。年龄较大者应放入气垫床中,以保持床单元平坦无碎片,从而防止压疮的形成。会阴平时要保持清洁,然后外阴要清洁。
7.尿管护理:术后患者继续输液,尿液分泌较快。要及时倾倒尿液,防止倒流,同时记录尿量;随时观察导尿管是否通畅,管路是否扭曲或受压。术后3~4天给予间歇性放尿锻炼膀胱功能。5~6天后测残余尿量。如果测得的残余尿量小于100毫升,则移除导尿管。
“盆底重建病人的术后护理措施包括哪些”的内容,可以直接关注昭昭医考官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