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昭医考官网小编将“室间隔缺损的护理方式有哪些”的内容整理如下,请仔细阅读。
室间隔缺损(VSD)是由胚胎发育期间的室间隔发育不全引起的,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30%。VSD最常见于主动脉瓣叶和室上嵴下室间隔膜的交界处。血液的部分流动与缺损的大小、肺血管阻力和双侧脑室的压差有关。在大型室间隔缺损中,肺血流量可超过体循环3倍以上。
随着病情的发展,不仅左心房、左心室和肺动脉增大。而且由于肺循环的不断增加,肺小动脉产生动态高压,时间长了,肺小动脉内壁增生,管腔变小,甚至完全醒阴形成器质性肺高压。
左右分流明显减少,可能出现双向分流,最终导致左右分流,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临床表现:小室间隔缺损可能无症状,大室间隔缺损可能出现气短、出汗、生长缓慢、呼吸道感染、肺炎、心力衰竭。手术适应症和方法:6个月内反复心力衰竭可采用肺动脉结扎治疗。
2岁以上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护理:先天性心脏病常规手术前后的护理。本文主要探讨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手术前,由于这些患者出汗多,经常感冒,患肺炎,应多喝水,勤换衣服,以减少人口流动性。为预防感冒,心力衰竭患者应定期服用地高辛,并观察副作用。术后护理主要侧重于呼吸道管理:对气管插管患者给予适当的呼吸机条件。
当肺动脉压与体循环动脉无压(收缩压)之比大于0.30时,可以适当提高氧浓度,比原来高10%。
通过增加呼吸机的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适当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使血气分析中的PaCO2降低;约为4.67千帕(35毫米汞柱)。根据经验,可以显著降低肺动脉压。b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为患病儿童翻身拍背,对肺部进行物理治疗。适当湿热气道雾化,气道吸痰及时。吸痰前后应使用高浓度氧气5~10次,并注意肺动脉压的升高。当明显升高,接近全身动脉压时,要立即停止抽吸,给膀胱加压使其过度通气,使肺动脉迅速下降。c酚妥拉明每次静脉注射0.5~5ug/kg,降低小动脉压力。
为保持患者安静,静脉注射吗啡0.1mg/kg,胃管给予10%水合氯醛镇静,1ml/年。经常做血气分析,了解呼吸机的适用性和病人的肺部情况。详细记录肺动脉压力。g此类肺动脉高压患者在拔肺动脉压管时应仔细观察出血情况,确保胸腔引流管通畅(因为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后勤科的肺动脉压仍高于正常压力,拔肺动脉压后容易出血,此时如果胸腔引流管不通畅,容易造成心包填塞)。
昭昭医考官网提供护士资格辅导课程,十多年的辅导经验的教师辅导团队,欢迎了解~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