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U病房是医院的主要科室之一。由于其患者大多来自医院的各个科室,病情危重,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增加。患者治愈后分散回原科室,使ICU耐药菌株在医院内四处传播,引发疫情。因此,有必要控制ICU病房的感染。
1.ICU病房感染原因。不同疾病、不同部位、不同感染程度的危重病人的集中,成为感染的基本因素。ICU患者可以来自医院外直接收治的急诊室,也可以来自内、外、妇科等科室。患者可能在不同科室有各种杂菌和耐药菌株,也可能在不同部位有侵袭性伤口。这些因素混合在一起,增加了ICU污染菌分析的复杂性。此外,大多数危重患者长期使用各种抗生素,同时又易感,导致ICU内感染难以控制。
2.各种先进的监测和治疗技术使侵袭性伤口日益增多,从而成为医院感染的直接原因。如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球囊漂浮导管和动脉测压导管。在昭昭医考官网收集的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各种人工气道和动静脉血液过滤装置会成为污染条件。侵入性伤口的增加增加了菌血症的可能性。
3.按照我国现有的护士编制,ICU病房不可能配备3:1的护患比。由于危重病人集中,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一名护士往往要管理2~3名危重病人,使得交叉感染的发生成为可能。
4.ICU病房使用的抗生素是最新的,也是最致命的,因为患者在转入ICU之前已经使用了多种抗生素,ICU病房产生的耐药菌株将是最难控制的。
ICU病房感染控制措施
1.设立专科ICU病房,最大限度降低综合ICU病房疾病的复杂性。或者增加ICU单人病房数量。
2.ICU病房的清洁管理应与手术室类似,进出ICU时应更换工作服和拖鞋。一方面避免了医院引入其他细菌,也避免了地面运动扬起的灰尘漂浮在机器表面。由于大多数ICU仪器由电脑控制,灰尘的侵入很容易造成仪器损坏,从而缩短其使用寿命。在ICU病房,空气细菌培养每月例行一次,有清洁系统,定期通风。
3.一个单间应该设置在3。ICU病房治疗严重创伤、感染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4.每个危重病人都要有专人管理,落实责任制。治疗或护理其他病人时,必须洗手后才能工作。
5.所有抗生素都应合理使用。如有可能,应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后选择抗生素。
6.所有侵入性导管拔除时应进行细菌培养,以协助病房内的流行病学调查。
7.用40%甲醛12ml/m3、高锰酸钾6g/m3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密封24h后打开通风。床单元和仪器外观(监控屏除外)应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浸没式仪器是碘、氟或去污溶液。如果一次性塑料制品必须回收,应经过严格清洗消毒后,放入福尔马林或环氧乙烷熏蒸箱中。
“昭昭医考官网www.yikao88.com整理,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