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疸的特点是眼睛黄,身体黄,尿黄。西医根据黄疸的机制将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三种,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结石、胆囊炎和消化系统肿瘤。
黄疸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湿。《金匮要略》记载:“黄家得之于湿。”由于湿阻中焦,脾胃功能失调,影响肝胆引流,胆汁不循常道溢出皮肤,导致黄疸。
(1)外感湿热疫毒:夏秋季,暑季,或湿热之邪过盛,由表入里,内焦,湿滞,热蒸,不可逸。或因湿热所致,病情急性,具有传染性特点,表现为严重的热毒过度现象,且预后不良,又称急性黄。
(2)饮食不健康伤脾胃:暴饮暴食,肥而腻,寒而寒,或饥而饱,酒精中毒,过度疲劳,可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行,湿浊凝滞,转热,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溢于皮,倾于膀胱,呈黄黄目,黄皮,黄尿。
由于致病因素和个体素质不同,以湿热和寒湿为特征。若为湿热所伤,或素体胃热过盛,则湿由热转湿热,肝胆经脾胃熏蒸,胆热排出,呈阳黄之证。若因寒湿而伤人,或脾胃虚寒,则湿由寒而化,寒湿结于中焦,导致中阳虚弱,脾气不好,运气不好。胆汁用于湿,呈阴黄证。
(3)日积月累:由于瘀血堵塞胆道,胆汁外溢,出现黄疸。
(4)可能出现内伤不足,脾气虚弱,血衰无光泽,黄疸。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12.3MB 下载数2365 下载
10.3MB 下载数3652 下载
9.65MB 下载数2659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