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概述疑病症疼痛的概念。胁痛是指以一个或两个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胁肋指侧胸,是从腋窝到第十二肋的总称。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1.疑病症疼痛的常见原因:情绪不佳、饮食不规律、慢性疾病、身体虚弱或劳动欲过强。外因:外感湿热。
2.胁痛的病机和胁痛的转化位于肝胆,与脾、胃、肾有关。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络不和。
三、辨证论治,疑病症疼痛诊断要点
1.一侧或两侧有疑病症疼痛的患者,可诊断为疑病症疼痛。胁痛的性质可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等。
2.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易怒、口苦、厌食、恶心等症状。
3.经常有进食不良、情绪内伤、外湿感、跌倒跌倒、慢性疾病史。
四、疑病症疼痛辨证要点
1.辨气血:疼痛多为气滞,疼痛飘忽不定,有时轻时重,症状严重程度与情志变化有关;刺痛多为血瘀,且疼痛固定,疼痛持续,拒绝局部按压,尤其是夜间。
2.辨虚实: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要症状,病程短,情况急。症状严重,拒绝疼痛,脉强;虚证多因阴血不足,脉失养,隐隐作痛,持续疼痛,病程长,起病慢,并伴有全身阴血亏损。
五、疑病症疼痛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础。四、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络营养不良、瘀血阻络等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及方剂。
1.肝郁气滞的主要症状:胁痛,走路飘忽不定,甚至导致胸、背、肩、臂疼痛,因情绪变化而有增有减,胸闷、腹胀、经常打嗝、打嗝,疼痛略有缓解,苦味减轻。舌苔薄白,脉弦。治疗:疏肝理气。代表配方:柴胡疏肝散。常用药物: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白芍、甘草、川芎、郁金。
2.肝胆湿热证主要症状:胁肋疼痛或刺痛,口苦黏腻,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热恶寒,眼黄舌赤,苔黄腻,脉弦滑。治疗:清热利湿。代表方:加减龙胆泻肝汤。常用药物:龙胆、栀子、黄芩、川楝子、枳壳、延胡索、泽泻、车前子。
3.瘀血阻络证的主要症状:胁肋刺痛,疼痛固定,痛处拒按,夜间剧烈疼痛,或胁下肿块,舌质暗,脉沉。治疗:化瘀通络。
代表: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常用药物: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制香附、川楝子、姜黄、五灵脂、蒲黄、三七。
4.肝络营养不良的主要症状:胁痛、坐立不安、工作时加重、口干咽燥、心烦心热、头晕目眩、舌红苔少、脉细弦。治疗:滋阴柔肝。代表:一贯健。常用药物:生地、枸杞子、黄精、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炙甘草、川楝子、延胡索。池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12.3MB 下载数2365 下载
10.3MB 下载数3652 下载
9.65MB 下载数2659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