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黄与阴黄的区别”由昭昭医考搜集整理,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在中医内科学中,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以分为“阳黄”与“阴黄”。这两种类型的黄疸有着明显的区别。
1、从病因病机来看。阳黄多因湿热之邪所致,湿热蕴结于肝胆,导致胆汁外溢而发黄。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伴有发热、口苦、小便短赤等症状,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或弦数。阴黄则主要是由于寒湿内阻或者脾虚不运所引起,表现为脾胃功能减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体内湿气过重而发黄。此时患者常感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腻,脉象沉细。
2、在临床表现上也有所差异。阳黄患者的皮肤和眼睛巩膜呈现鲜明的黄色,类似于橘子皮的颜色;而阴黄患者则表现为暗淡无光的淡黄色或者灰黑色,如同烟熏之色。此外,阳黄发展迅速,病情变化较快;阴黄病程较长,进展缓慢。
3、在治疗原则上也有不同。对于阳黄,应采取清热利湿、疏肝解毒的方法,如使用茵陈蒿汤等方剂;而对于阴黄,则需要温中健脾、化湿退黄,常用方剂有理中丸加减或附子理中丸。
4、在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的全身状况以及具体的症状表现来综合判断是阳黄还是阴黄,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更多医考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昭昭医考官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15.3MB 下载数6598 下载
12.6MB 下载数9597 下载
8.69MB 下载数5625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