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产科】(2002)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小泡,相当于月经周期选项:
A.早期增生期
B.早期分泌期
C.中期分泌期
D.中期分泌期
E.晚期增生期
答:B
分析:正常月经周期以28日为例,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1.在卵泡期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增殖期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1)早期增生期:月经周期第5-7天。子宫内膜增生和修复始于月经期间。这个阶段内膜比较薄,只有l-2mm。腺上皮细胞呈立方体或低柱状。间质致密,细胞呈星形。间质中的小动脉又直又细。
2)中期增殖期:月经周期的第8~10天。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明显的间质性水肿;腺体数量增多、生长,呈弧形;腺上皮细胞增殖活跃,细胞呈柱状分裂。
3)晚期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11~14天。此阶段内膜增厚至3-5 mm,表面凹凸不平,略呈波浪状。上皮细胞呈高度柱状,腺上皮继续生长,有丝分裂现象增加,腺体变长并弯曲。间质细胞呈星形,结合成网络。组织水肿明显,小动脉轻度弯曲,管腔增大。
2.分泌期:黄体形成后,在孕酮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出现分泌反应。分泌期也分为早、中、晚期。
1)早期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19天。这个阶段子宫内膜腺体较长,皱襞更明显。含糖原的囊泡开始出现在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下,称为亚核液泡,是早期分泌的组织学特征。
2)分泌中期:月经周期的第20-23天。内膜比以前更厚,呈锯齿状。腺体内分泌上皮细胞的顶膜破裂,细胞内的糖原排入腺腔,称为顶分泌。在此期间,质量高度水肿和松散,螺旋小动脉增生和卷曲。
3)分泌后期:月经周期的第24~28天。这个时期是月经前期。子宫内膜增厚呈海绵状。子宫内膜腺开口朝向宫腔,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疏松水肿,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为肥大的蜕膜细胞。在这个阶段,螺旋小动脉迅速生长超过内膜厚度,弯曲更多,并扩张血管腔。
3.月经:月经周期的第1至第4天。此时雌孕激素水平降低,激活内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可刺激子宫肌层收缩,引起子宫内膜功能层螺旋小动脉持续痉挛,内膜血流量减少。受损和缺血坏死组织的面积逐渐扩大。组织变性坏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破裂,导致内膜底部形成血肿,促进组织坏死和脱落。退化坏死内膜与血液混合排出形成经血。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23.36MB 下载数1546 下载
12.36MB 下载数2659 下载
9.65MB 下载数6952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