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师法》详细解读:弘扬医师崇高职业精神入法!《执业医师法》于今年3月1日正式废止,与此同时新的《医师法》开始实施,《医师法》规定了医师的职业精神,跟着昭昭医考小编看一下《医师法》详细解读:弘扬医师崇高职业精神入法!
人们的社会生活分为三大领域,即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幸福福祉,而职业精神是职业生活的内核,医师职业也不例外。《医师法》第三条规定,医师应当……,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医师是最古老的职业,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救死扶伤”是医师的天职,也是医师群体的道德义务。对于医师个体而言,一入医师行业,就应当将这一职业责任内化成一种文化自觉,而不仅仅只作为生活来源;对于医师群体而言,职责的文化自觉必然形成职业道德,进而升华为职业精神。
“救死扶伤”源于对于生命的敬畏,“敬佑生命”在敬畏基础是佑护生命,是医者对生命的态度,对职业的态度。对生命没有敬畏,不可能履行好“救死扶伤”的职责;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患者在医师的眼里就是“机器”,的医疗如同修理机器一般,严重“故障”就废弃,一般“故障”就换“零件”。“敬佑生命”是提高医疗质量水平的内在的动力,保证履行好“救死扶伤”职责所需要的技能。
“甘于奉献”是职业精神在每一位医者内心的升华,是每一位医者自身对医师职业的认同,自愿地、自愿地为医师职业奉献。“甘于奉献”从医师个体意志上升到医师群体意识,形成具有导向性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又促使医师个人“甘于奉献”走向“成熟”。“甘于奉献”包括医师个体对职业行为的动机进行自我检查,对职业行为活动进行自我监督,形成社会称赞的职业良心。同时,“甘于奉献”有保证医师对“职业纪律”的自觉遵守,保证“职业纪律”不至于“虚无”。
“大爱无疆”是社会对医师职业的评价,是社会对医师职业的要求;是医师群体对社会的回应,是医师个体的“自我实现”,是医师职业信誉的体现。“大爱无疆”也是“敬佑生命”的体现,只要是生命,医师应当一同对待,无论贫富、贵贱、信仰、文化、民族等均一事同仁,为“患者”谋福利是医师的目标。
“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倡导医师对其所从事的医师职业的尊敬和热爱,希望医师通过自身的职业实践,去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追求和职业伦理观念。承载着强烈的主观需求和明确的价值取向,是医师执业活动的内在尺度,规定着医师执业活动的价值目标。
“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的引入也说明立法者认为,当前医师职业群体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方面有欠缺,需要通过“法”的引导作用,以实现《医师法》的决目标“保护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出处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用以概括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精神的词语。这16个字,是对医疗工作者职业精神最真实的写照,也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使命。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出现背景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考验了各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重大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凝聚抗疫强大合力,再次向世界彰显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新冠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积极投入到的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恢复。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了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我国之所以在抗疫战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指导准则。
社会影响:2020年12月4日,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
来源:深圳市医师协会
相关阅读:
以上就是对“《医师法》详细解读:弘扬医师崇高职业精神入法”的问题的解析,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医考内容可点击查看昭昭医考临床执业医师栏目或咨询在线老师。
一个人学习太孤单,扫描下方二维码,专业老师陪你一起过医考!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