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痔
【诊断】
1.便血 是内痔及混合痔最常见的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过程中,无疼痛感,血色鲜红,可呈滴血、喷射状或便纸上染血,与粪便不相混,便后出血自行停止。常因粪便干燥、饮酒、进食刺激性食物及劳累而诱发便血。反复便血有时可引起贫血。
2.内痔脱出 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
3.疼痛或不适 血栓性外痔伴有剧烈疼痛。内痔一般无疼痛,但伴有感染、糜烂和血栓形戍或绞窄、嵌顿时,即可出现疼痛或不适。
4.瘙痒、溢液。
【鉴别诊断】
需要与肛门、直肠的其他良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最重要的是与直肠占位性病变鉴别。
【进一步检查】
1.肛门视诊和直肠指检。
2.肛门镜检查,必要时行直肠、乙状结肠镜或纤维肠镜检查。
【治疗原则】
无症状的痔无须治疗。有症状的痔治疗目的重在消除、减轻痔的主要症状,而非根治。
1.一般治疗 包括多饮水,多进食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防治便秘和腹泻,温热坐浴,保持会阴清洁等。
2.非手术治疗 Ⅰ度、Ⅱ度内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局部用药(栓剂、软膏、洗荆)、改善局部血管丛静脉张力的口服药、硬化剂注射治疗及各种物理疗法,如激光治疗、微波治疗、远红外治疗、铜离子电化学治疗、冷冻、等离子治疗等。
3.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Ⅲ度或Ⅳ度内痔、混合痔及包括外痔血栓形成或血肿在内的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五、直肠脱垂
【诊断】
1.直肠脱垂病人均有缓慢的发病史,早期时仅在排粪时有包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缩。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肛提肌缺乏收缩力,则需用手帮助回复。严重者在咳嗽、喷嚏、用力或行走时亦可脱出。
2.肛门溢液 由于肛门节制功能障碍和脱垂而致肛门溢液,并可致肛门周围皮肤湿疹、瘙痒等症状的发生。
3.疼痛 如未能及时复位,脱垂肠段可以发生水肿、绞窄、嵌顿甚至有坏死的危险,则有疼痛、肛门部酸胀、下坠感。
【鉴别诊断】
需要与肛门、直肠的其他良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进一步检查】
1.肛门视诊及蹲位检查。
2.直肠指检。
3.直肠镜检直肠。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治疗直肠脱垂的诱因。
(2)硬化剂注射治疗 适用于不完全性脱垂或(和)较轻的完全性脱垂。
2.手术治疗 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直肠悬吊固定术和脱垂肛管直肠切除术。
六、直肠息肉
【诊断】
约半数以上直肠息肉并无临床症状,常在普查或者当发生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其主要症状如下。
(1)肠道刺激症状 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失衡,如有感染可见黏液血便和里急后重。
(2)便血 可为不同程度的便血,一般出血量不多,血色较红,常附着在粪便表面,有时粪便有沟槽。出血量较多者可直接便鲜血或血块,亦有大便滴血。
(3)较大、有蒂的息肉可随排便而脱出肛门外,可伴有黏液便或黏液血便。
【鉴别诊断】
需要与肛门、直肠的其他良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最重要的是与直肠恶性病变鉴别,因两者可同时发生。因此必须常规行直肠指检,必要时行直结肠镜检查,以免漏诊。
【进一步检查】
1.直肠指检 是检查距肛门7~8cm以内直肠息肉最简便可靠的方法,触及硬结是息肉恶变的可靠指标。
2.直肠、乙状结肠镜镜检 是检查直肠息肉最主要的方法。
3.如疑有结肠息肉应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
4.病理学检查 息肉活检或切除标本的病理珍断结果,对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治疗原则】
1.小于1cm者不做活检而直接做摘除,检查近端结肠并进行随访。1cm直径息肉、活检证实为腺瘤者,则切除息肉并检查近端结肠,定期随访。
2.如为非新生物息肉,不做进一步处理或随访(增生性或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病按新生物息肉处理。
3.直径大于2cm的绒毛状广基腺瘤不宜经结肠镜分块切除,宜采用手术切除。
4.结肠镜下摘除恶性腺瘤性息肉者(包播浸润性癌),根据摘除状况进一步处理。 、
5.对有家族史者,如黑斑息肉病、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等,要作为特殊筛检对象进行随诊。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