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诊所医师考试易混淆考点必背”的内容,很多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都在关注,下面昭昭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关的整理,具体内容如下:
诊所医师考试易混淆考点必背
一、脑膜炎
1.化脓性脑膜炎:糖明显下降,氯化物减少,蛋白明显升高,细胞数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病毒性脑膜炎:糖正常,氯化物正常,蛋白升高,细胞数增加,淋巴细胞增多。
3.结核性脑膜炎:糖含量显著降低,氯化物减少,蛋白明显升高,细胞数目增加,淋巴细胞增多。
二、心梗检查:
1.检测从心肌梗死开始发病6小时内开始升高的情况:(2PK(肌酸磷酸激酶)。
2.GOT(也称为AS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是正常的心梗检查项目。
3.心梗化验:LDH(乳酸脱氢酶),在增高1-2周内恢复正常。
4.心梗检查:白细胞计数,这是一种可能持续1~3周的升高。
三、神经。
1.脑出血:引起高血压并脑动脉硬化的原因很多。多在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时发病,发作有反复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可能会有意识障碍、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CT见高密度影。腰部脑脊液压力升高。
2.脑血栓: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伴有高血压。发病时安静,多数无头痛、呕吐。一般或轻微的意识障碍。CT见低密度影。
3.脑栓塞:栓子通常来自心脏附壁血栓,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变。一般没有前驱症状。存在明显的一般意识障碍或者是短暂的意识障碍。临床表现为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4.视神经病变表现:同侧单眼盲;视交叉:双颞侧盲;视束:双侧同向偏盲;颞叶视辐射。
5.双侧同向上象限盲辐射是:对侧同向下象限盲。
6.内囊病损呈三偏。
7.下运动N型麻痹的特点:松弛性瘫痪。
8.肌张力改变是周围性麻痹的特征:肌张力降低。
9.锥体束损伤反射改变:深反射过重,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10.最重要的中枢性麻痹体征是:前者表现为病理性反射Babinski征。
11.脊髓颈膨大横贯性损伤:双上肢周围性麻痹,双下肢中央麻痹。
12.双侧旁小叶及其附近的中央前后回损伤,导致痉挛性截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潴留。
13.C5一T2脊髓前联合受损时,可能会出现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但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14.发病后第3周出现格林巴利综合症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的现象。
15.发病48小时以后,头部CT阳性的诊断率最高。
16.大脑中动脉闭塞最容易造成偏瘫,而椎动脉或小脑下后动脉闭塞可导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17.一侧经络内动脉闭塞,可能没有临床症状,因为正常的脑底动脉环可以快速建立侧支循环。
18.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部位以壳核及附近为好,易引起情绪激动、活动用力等因素。
19.脑溢血的内科治疗最重要:控制脑水肿。
20.黑质C变性可发现震颤麻痹。
21.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为乙酰胆碱受体数目减少,常与胸腺瘤或胸腺瘤共存。
22.脑溢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定位体征有无局灶性定位体征,脑出血是脑实质的损伤,有明显的定位征象。
23.重症肌无力危象分为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反斜视等,一但发生危象,首先应做腾喜龙试验或新期的临床试验,判断为什么危象,症状缓解为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反反复复等危象,无反应性危象。
24.上肢运动N型麻痹特点是:麻痹肌肉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麻痹肌肉无萎缩,但可产生废用性萎缩。
25.急性脊髓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①病灶以下部位出现中枢性麻痹;②传导束样感觉障碍;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6.预防脑栓塞最重要的是进行病因治疗。
27.服用抗抑郁药需要在14-21天后起效。
四、其它。
1.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是猪,传播途径是蚊,预防乙脑的有效措施是灭蚊和预防接种。
2.抗O抗体升高抗H抗体不升高,可能是伤寒的早期发病。这两个人都上升了诊断为伤寒,如H升高而O不升说明目前没有菌体感染,可能是既往感染或接种的结果。
3.急粒中发现过氧化物酶染色(++)。
4.糖原染色(++)出现于急淋和急性红白血病。
5.NaF可以抑制非特异性酯酶急淋(1),NaF抑制。
6.慢性汞中毒的三个主要特征:易兴奋性、意向震颤、口腔炎。
7.缺乏VitA:VB1:脚气病;VitC缺乏:VitD和钙:软骨病;VPP:疥癣。
8.VitA的主要来源:动物肝脏、肾脏、牛奶VitB,来源:谷类。
9.对脂肪酸对钙的吸收主要是: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10.食物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率。
11.主要热量来源为:碳水化合物。
12.当湿热100度时,需要6小时才能杀死肉毒杆菌。
13.氰化物中毒缺氧的主要原因是组织缺氧,C0中毒缺O:这是由于血液运氧功能紊乱所致。
14.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常感染的疾病:疖子、疖子、急性乳腺炎、亚急性心内膜炎病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是由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
15.溶血性链球菌:丹毒、急性蜂窝组织炎、原发性腹膜炎。
16.革兰阳性的厌氧梭菌:破伤风、气性坏疽。
17.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
18.感染性休克:①低排高阻型-G+菌引起;②高排低阻型-G-菌引。
五、儿科
1.缺乏维生素性佝偻病3~2岁,颅骨软化3~6月,方颅8~9月。
2.新生儿溶血病黄疸不超过24小时。
3.新生儿脓毒症的早期发作期为3~1周,之后1周。
4.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24小时之内,包括中度24-72小时,重度出生-72小时。
5.遗传疾病苯丙酮尿症3~6月出现,1岁明显。
6.补体在6~12月达到人水平时,免疫系统的胸腺会在3~4岁消失。
7.感染性疾病麻疹:接触到麻疹之后5天到5天就会有传染性,如果同时出现肺炎,隔离治疗的时候需要到出疹10天,接触5天内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来预防。
8.痢疾年龄在5~15岁之间,年龄在2~7岁的身体健儿。
9.结核感染4~8周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初染3~6月以结核性脑膜炎为主,3岁内以结核性脑膜炎为主。
10.儿童腹泻多见于6~2岁,高热惊厥患者6~5岁,先心病手术治疗多为学龄前手术。
11.急性肾小球肾炎在5~15岁呼吸道感染1~2周后,单纯肾小球肾炎2~3周,单纯肾炎2~3周,7岁以上7岁以上。
12.胚叶造血胚胎在血液系统中3周开始至6周衰退,造血胚胎在2月~6月,骨髓造血胚胎6月稳定,2~5周为1周。
13.缺铁性贫血治疗时间为6~2岁,3~4天RET升高,7~10天高峰,2~3周下降,2周血红蛋白增高。
14.vitB12缺乏在2岁以内的情况下,治疗2~4天RET升高,6~7天高峰出现,2周下降,正常治疗6~72小时骨髓幼红细胞正常。
15.治疗2~4天内叶酸缺乏的患者,治疗时间为4~4天,疗程为4~7天,2~3周可明显降低,2~6周恢复正常。
16.神经系统腹壁反射在1岁时稳定,在第2周出现第一次条件性吸吮反射,3~4月kemig阳性,2岁以下巴彬氏征呈阳性。
六、输液公式:受伤后24小时内输液量=1%面积×每公斤体重×1.5+2000(基本水分)胶体:晶体=1:2或1:1(特重)24小时第二天输液量=晶体、胶体是前24小时的一半+2000例如烧伤面积40%,体重50kg的病人受伤后24小时输液量=40×50×1.5+2000:5000ml胶体1000ml晶体2000ml水2000ral第二个24小时输液量500ral晶体2000ml。
七、补液方法:根据输液公式,第一个24小时的输液量,一般伤后8小时补足量的一半,烧伤16小时内输入另一半液体。按顺序先结晶,后胶体。
以上是关于“诊所医师考试易混淆考点必背”的内容,想要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就必须要对所有的知识考点知晓,更多内容及辅导知识,可以随时关注昭昭医考官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