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助理医师综合考试虽然难,但是只要认真复习,考试的希望还是很大的。距离临床助理医师综合考试的时间越来越短,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昭昭医考网小编整理了“临床助理医师综合考试预防医学——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难度】★★★
【考频指数】★★★
考点点拨: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生态学研究为描述性研究
描述流行病学
(1)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2)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
(3)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病例对照研究
(1)该研究只是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而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属于观察性研究。
(2)病例对照研究可追溯研究对象既往可疑危险因素暴露史,其研究方向是回顾性的,是由“果”至“因”的。
(3)病例对照研究按有无疾病分组,研究因素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因而可以观察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联。
3.队列研究
(1)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用途:检验病因假设和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3)队列研究时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①研究结局是亲自观察获得,一般较可靠;
②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
③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④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
局限性:
①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②观察时间长,易发生失访偏倚;
③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
④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
⑤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4.实验流行病学
是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实验因素,对照组不给予该因素,然后前瞻性地随访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别的程度,从而判断实验因素的效果。
重点阅读:
以上就是昭昭医考网小编整理的“临床助理医师综合考试预防医学——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昭昭医考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9.65MB 下载数4859 下载
8.65MB 下载数8956 下载
7.61MB 下载数3265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