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症状学考试中心:认为考生注重对活动障碍的理解。小编,昭昭医考官网整理了考试的重点内容,希望能帮助考生复习。症状学
1.认知活动障碍
1.感觉和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超敏反应、感觉减退和衰老。
(2)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扭曲的感知。听错或误读在临床上很常见。比如蛇影。
(3)虚幻感:一种没有现实刺激而产生的虚幻感知。按感官可分为幻觉、幻听(最常见)、幻觉气味、幻觉味道、内脏幻觉(视听气味的气味是肮脏的)。根据经验来源,可分为真幻觉和假幻觉。根据产生条件可分为反射性错觉、功能性错觉、入睡前错觉和心因性错觉。(4)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能够感知客观事物,但对某些个体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有错误的感知,在癫痫中较为常见。有视觉扭曲,窥镜,空间知觉障碍,时间知觉障碍,不真实感,人格解体。
2.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迟缓:患者表现为言语迟缓、言语量减少、声音低沉、反应迟钝,这些在抑郁症中较为常见。
2)思维逃避:联想加快,患者多说话,速度加快,内容非常丰富。思维往往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环境迁移),也可以有语音联想(音韵联想)或词义联想(词义联想)。患者意识到自己的大脑特别灵活,可以用文字说东西,写几千字,一笔带过。而思维的逻辑联系很肤浅,缺乏深度思考,信口开河,这在躁狂症中更为常见。3)病理性重复:是思维的障碍,是思维活动的停滞,是曲折,是不必要的过于详细的描述,以至于一些无意义的繁文缛节掩盖了主要内容,最终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4)松散思维:也叫松散思维。思维没有目的性,没有连贯性,没有逻辑性。其特点是联想松散(缺乏主题)、内容松散(内容紊乱)、回答问题时不能切入主题、问题之间没有联系,这在精神分裂症中较为常见。
5)思维崩溃:指思维联想过程的崩溃,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在患者的讲话或写作中,虽然个别句子在结构和语法上是正确的,但主题之间,甚至句子之间都没有内在联系,所以别人无法理解其含义。
6)思维差:患者沉默寡言,说话单调,感觉头脑空虚,无话可说。见于精神分裂症,也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7)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在意识清晰,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患者的思维过程突然中断。如果病人认为自己的思想被某种外力带走了,那就叫思想被带走了。这两种症状都是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重要症状。
8)思维插入与聚集: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维强行进入自己的大脑,不受自己意志控制,被插入到自己的思维中。如果患者经历了大量没有实际意义的联想,则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9)符号思维:对于概念的转化,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用不相关的具体概念来表示的,没有病人自己的解释,别人是无法理解的。如果一个病人吞骨,可以让自己拥有“硬骨”的精神。更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正常人可以有符号思维。如果鸽子代表和平,那么人们一起理解它也不是病态。
(2)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内容障碍主要包括妄想。妄想是一种病理性扭曲的信念、病理性推理和判断,具有以下特点:信念内容与事实不符,无客观现实依据,但患者坚信;
根据其起源和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妄想分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根据妄想的结构,可分为系统妄想和非系统妄想。临床上,妄想可分为:
1)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妄想。患者坚信他正在被跟踪、监视、诋毁、孤立,主要表现为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精神病。
2)参考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自己无关的一切都视为与自己有关。常伴有被害妄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身体影响错觉:也叫被控制感。病人觉得自己的思想、情绪、意志活动都是受某种外力控制的,而不能独立。这种疾病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4)夸张妄想:患者认为自己有过人的智力,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巨大的财富和发明,或者名人的后代。见于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和一些器质性精神病。
5)偏执:患者认为自己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无基础的不治之症,于是四处求医,即使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和反复的医学验证也无法纠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和老年精神障碍。
6)罪痴:患者坚信自己犯了一个没有根据的严重错误,应该受到严惩。主要见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
7)恋爱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所爱。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8)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地相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并有了另一段恋情。见于精神分裂症和更年期精神障碍。
9)感知:又称内心暴露。病人认为他们在想什么是已知的。这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经典例1】患者回答问题时语言缓慢,延迟时间长,但回答基本完整。表现属于
a.思维迟缓
b.思维松散
c.强迫思维
d.强迫思维
e.思维插入
[经典例2]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大量的思想浮现在患者的脑海中,伴随着一种强迫感b.强迫思维c.被动体验D.2.b
二、情绪活动障碍情绪和情绪在精神病学中经常是同义词。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相应的内心体验。情绪是指一种虚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情绪障碍必然涉及情绪和心情
1.情绪性质的变化包括高情绪、低情绪、焦虑和恐惧。
2.情绪波动的变化包括情绪不稳定、冷漠、易怒。
3.情绪协调的变化包括情绪倒错和情绪幼稚。
3.意志和行为的障碍
1.意志是指人有意识地设定目标,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常见的意志障碍包括意志增强,意志减弱、意志缺乏。
2.行为有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称为行为。常见的行为障碍有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非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违拗症、刻板动作、模仿动作及作态。
四、注意、记忆和智能障碍1.智能和智能障碍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精神活动的功能,反映的是个体在认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智能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它涉及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过程。
智能障碍的分型:
(1)精神发育迟滞:由多种病因导致的大脑发育不良,智能发育停留在某一阶段且明显低于同龄人,通常发生在18岁以前。
(2)痴呆:是一种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但没有意识障碍。其临床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和部分性痴呆。
2.注意是指精神活动的指向与集中。3.记忆为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五、自知力及诊断意义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在临床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自知力恢复。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特有的表现。
六、常见的精神疾病综合征
1.幻觉妄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幻觉和妄想。
其中以幻听和被害妄想、关系妄想为常见。临床主要见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慢性酒精中毒等。
2.急性脑综合征多继发于急性器质性疾病或急性应激状态。临床表现主要为各种阶段的意识障碍,可伴有急性精神病表现,如不协调的运动性兴奋、紧张综合征、类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例如,脑炎患者可出现急性脑综合征,表现为谵妄等意识障碍。3.慢性脑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痴呆,慢性精神病症状,如抑郁状态、类躁狂状态、类精神分裂症样表现,以及明显的人格改变和记忆障碍。
4.躁狂综合征是指在心境持续高涨的情况下,出现联想加快、言语增多、自我评价过高、睡眠需要量减少以及活动增多等现象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可表现出特别喜悦、话多、语流快、可有夸大观念或妄想以及其他一些精神病性症状,并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此外,可表现出易激惹,出现冲动行为。躁狂综合征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疾病。某些药物也可导致躁狂综合征的出现,如抗结核药物、皮质激素及抗抑郁药物等。
5.抑郁综合征
①主要表现为“三低”(低情绪、意志活动减退和思维迟缓);
②严重时出现抑郁性木僵或精神性症状;
③激越性抑郁(焦虑+坐卧不安);
④常见疾病: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双相障碍。
6.紧张综合征
①紧张性木僵:全身肌紧张+木僵(少语、少动、呆滞、对刺激缺乏反应);
②紧张性兴奋:突然产生运动型兴奋,其行为不可理解(动作古怪)。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自行转入紧张性木僵状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7.精神自动症
①由假性幻觉、被控制体验、内心揭露感、被害妄想及影响妄想组成,一般无意识障碍;
②以异己感、被外力控制感和不属于自己的体验为突出表现;
③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8.遗忘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最突出)、虚构、错构和定向障碍。
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脑器质性疾病(脑外伤)、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以上是”2021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症状学考点:认识活动障碍“的内容,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预祝考生顺利通过2021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9.65MB 下载数4859 下载
8.65MB 下载数8956 下载
7.61MB 下载数3265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