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执业药师复习正在进行,昭昭医考官网小编整理了“中药综辅导:火(热)邪知识概述”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1、火(热)邪的基本概念
所有具有炎热升腾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
炎热比夏天旺盛,但没有暑热那么明显的季节性,也不受季节性气候的限制。所以热气太过,变成热邪,伤人致病,全年四季都可能发生。火热之邪造成的病证称为外感火热病证。
火与热异名同类,本质均为阳盛,均为外感六淫邪气,致病也基本相同。火邪和热邪的主要区别在于:热邪致病,临床表现为全身弥漫性发热症状;火邪致病,临床表现为一些局部症状,如局部皮肤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口疮或红肿疼痛。两者相比,热性易扩散,火性易结聚。
此外,与火热之邪同类的还有温邪。温邪是导致温热病的致病因素,一般只用于温热病。
2、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性烧灼,升腾,故为阳邪。阳邪伤人,人体阴气与之搏斗,邪气亢盛导致阳气病理性偏亢,阳胜则热,故发为实热性病证,临床上常见高热、恶热、烦渴、出汗、脉洪等症状。在火性炎症上,火热之邪易侵入人体上部,因此火热病证多发生在人体上部,尤其是头部和面部。如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疮糜烂、口苦咽干、牙龈肿痛、头痛眩晕、耳内肿痛或脓液等。
(2)热容易伤津耗气:热邪伤人,热淫于内,一方面迫津外泄,使气随津泄而造成津气耗;另一方面,它直接消烧煎熬津液,消耗人体的阴气,即所谓热盛伤阴。因此,除了明显的热象外,临床表现往往伴有口渴、喜冷饮、咽干舌燥、尿短赤、便秘等津伤阴亏的迹象。阳热过盛,大量伤津耗气,临床上可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症状,重则可导致全身津气脱失。
(3)生风动血:生风,是指火热之邪侵入人体,烧灼津液,劫伤肝阴,筋脉失养失润,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证。因为这种肝风是由热引起的,所以也叫热极生风。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四肢抽搐,双目上视,角弓反张等。动血是指火热邪气进入血脉,容易迫血妄行。热邪侵入血脉,轻则加速血行而脉数,甚至烧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吐血、出血、便血、尿血、皮肤斑点、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火邪易发肿:火邪入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由火毒凝聚引起的阳性痈,其临床表现以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
以上就是昭昭医考官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中药综辅导:火(热)邪知识概述”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资讯尽在昭昭医考官网中药师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