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性心脏康复方案。冠状动脉疾病的康复治疗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期、康复(门诊)期和(家庭)康复期。70年代以后,急性(住院)阶段康复方案往往在监护病房内进行住院早期康复治疗。
1.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1)心理治疗焦虑症:多发生于首次发病的冠心病病人,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而引起并发症和不良预后。
因为冠状动脉病患者的心律不齐呈昼夜变化,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往往产生焦虑心理,尤其在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原有的病情加重。对此类病人,应充分认识其个性,讲述其病史,耐心进行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正确理解护理要求,摆脱焦虑状态,消除疑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心理治疗紧张恐惧:多见于再发性心肌梗死、心衰反复发作、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此类病人常因病情反复发作,药物疗效差,对康复失去信心,总感觉身体不适,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
在临床上,恐惧心理通常是一种紧张状态。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些患者每到晚上入睡前即开始精神紧张,有的病人因看到其他病人抢救而紧张不安,有的病人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装置精神就紧张,导致病情加重。针对这一心态,病人入院后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其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以稳重娴熟的操作赢得病人的信任。与此同时,通过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病人学会放松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的心理因素,使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心理治疗焦虑:焦虑心理是指对未来事件及其后果的担忧。多见于病人缓解及恢复期,这类病人担心冠心病复发,担心病情不能出院后得到医护人员及时治疗及照顾。有些病人愿意让一直负责自己的医生治疗,担心换了医生,不了解病情,耽误了治疗。对此,我们应采取措施,加强对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使病人和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病机理、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病人出院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表明病人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心境开朗,找出并避免诱因,就能减少或不再发作。
(4)拒绝接受心理治疗:一些病人不承认他们有病或病情恶化,对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一切疾病,或者完全不相信以前的健壮身体会得病。
对此,应主动、有分寸地将病情及医生的诊断告诉病人,使病人了解疾病的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使病人认清病情,同时介绍目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情况,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疾病,一种疾病,一种疾病,一种病,一种病,一种病,一种病,一种病,一种病,一种病,一种病,一种病,一种病,一种病,一种病,一种病,一种病,一种病,一种病,并结合本病房部分冠心病治愈的事例,现请病情缓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病人的信心,使病人认识疾病,配合治疗。
(5)角色失调的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我们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引入同种病人康复的案例,创造机会让病人与康复者见面,让他们直接对话,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因为介绍者和听者具有相同的角色,使病人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地看到疾病可以恢复,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6)满足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心理: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一系列变化过程。引起心绞痛的原因,用药的方法,作用,副作用。告知病人每次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及时向患者反馈检查结果。(a)。
2.冠心病的康复护理。
(1)冠心病康复护理目标: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梗、猝死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①从冠状动脉疾病有临床表现后,开始采取康复措施;
②康复服务范围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及职业康复,并保持适应性良好;
③针对潜在的病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延缓发病。控制危险因素,增加病人的相关知识,减轻病人的心理焦虑和抑郁,在医院、家庭、社区三级康复治疗,提高其再就业能力。
(2)采取具体措施康复护理: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吸烟、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肾病、静坐生活方式、生活压力过大等。据WHO调查报告显示,吸烟导致的冠心病病死率约为20%,停止吸烟12个月后,冠心病的发病率会降低50%,戒烟超过15年,引发冠心病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的处理、服用药物(如扩张冠状动脉药、抗凝药、抗心律失常药等)的注意事项以及在锻炼过程中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时间、运动方式、质量技巧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