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执业备考:康复运动在心脏病中的护理的内容如下:
一是心理护理。
一些病人认为心脏病患者应该休息,怕活动后增加心脏负担。护士要耐心解释,介绍心脏康复的重要性,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针对不同患者,介绍病因、症状、用药剂量和效果。评估患者是否有恐惧和焦虑。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介绍心脏康复的方法,做示范动作,缓解患者的担忧。多关心患者,让他们积极配合康复。
二、康复锻炼。
(1)康复运动方法:心脏病患者的康复运动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随意进行的。需要在医疗指导下进行,必须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在考虑患者危险因素控制和适当的心理调控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运动计划。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在护士的指导下,逐步进行活动:床边坐位→关节运动→慢走15米往返→中速行走20米往返→上下几个台阶,每天走80米,每天两次→下一个楼梯,每天走150米,每天两次。此外,你可以在病房洗脸、刷牙、吃饭等生活护理。出院后2~12周,患者可以在密切监护下逐步增加活动量,主要建议健身车运动,也可以选择其他形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健身操等。,逐渐达到10~15分钟/次,3~5次/周。并继续接受营养、生活方式、控制体重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只要患者学会定期接受健康教育和出院后的健康训练。
(2)康复运动注意事项:掌握运动强度,注意心率的变化。一般来说,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10~120次/分钟或静息时心率不超过20~30次/分钟为宜。如果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呼吸急促,无法自由交谈,出汗、心悸、面色苍白可能是运动强度过大,应停止运动,立即休息。运动后,如果第二天早上感到疲劳,心率会加快或减慢,血压异常,运动能力会下降,运动量会过大,运动量会减少。所有的训练活动都要避免剧烈、快速、紧张特别注意静止肌肉紧张和闭气,如悬垂、支撑、引体向上、搬运重物等。
(3)健康指导。
大部分老人习惯于早上起床健身,但是对心脏病患者来说,这种习惯很容易引起危险。因为早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每天24小时,每天早上5~9点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所以最好安排在晚上或下午。指导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不宜晨练。有些心脏病患者在做全身运动时心脏病不易发作,但在做局部肌肉运动时容易诱发心脏病,这是由身体供血方式的变化引起的血压变化引起的,所以指导患者全身运动不宜局部运动。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应该做一些轻松愉快、不会增加心脏负担的全身运动。指导患者吃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饮食,少吃多餐,避免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