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生婴儿各种类型的贫血有哪些特点?相关内容昭昭医考官网编辑整理如下:
1.骨髓生成低下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障碍,导致血液中各种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也就是再障。特点是淋巴结,肝,脾肿大。
多数是由于先天因素、某些药物的毒性作用、放射线反应、严重感染等原因,治疗效果不佳。
2.造血原料如铁、维生素比B12、叶酸等不足,就是营养性贫血。如在膳食中缺乏上述原料或消化道吸收不良,或摄入过量,6个月至3岁儿童最易发病,是儿童贫血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患者常有烦躁不安、易疲劳、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眼白发蓝、淋巴结、肝脾轻度肿大等症状。
3.溶血性贫血是因为红血球的破坏速度超过了红细胞的产生能力。最常见的原因是某些先天因素(如与母亲血型不合)、化学药物、烧伤、感染等,这些都是由于新生儿所致,出生后往往有黄疸、浮肿、肝脾肿大等。这种贫血还可能由红细胞酶或红细胞膜的缺陷引起,如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引起的蚕豆病。
4.由于急性大量失血,如各种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和其他出血性疾病,如钩虫病、消化性溃疡等慢性失血所致。
另外,各种慢性感染、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铅中毒、内分泌紊乱、严重肾病等也可引起贫血。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