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囊性增生:突出的表现有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的内容由昭昭医考官网编辑整理如下:
该病是女性常见多发病之一,主要发生于25~45岁的女性,其实质是乳腺生理增生和复旧不全引起的正常结构紊乱。病理学形态多样,命名也不统一。
西方人称之为纤维囊性乳腺病,在我国,囊性变化罕见,多为腺体增生,故常称乳腺增生症。WHO(WHO)通称为良性乳腺结构异常。因为该病恶变的危险性比正常女性高2~4倍,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腺增生混为一谈,正确认识其危害及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一、病因: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和精神因素所致。而黄体分泌量和雌激素相对增加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二、病理:主要是乳腺间质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在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以出现在腺管内,但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同时伴有乳管囊性扩张。另外,目前还存在小叶实质增生的类型。
三、临床表现:乳房胀痛及乳内肿块是比较突出的表现。
(1)乳房胀痛:通常是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发病过程为2个月至数年不等,多数病人表现为周期性疼痛特征,在月经前期出现或加重,经后减轻或消失。需要注意的是,周期性的乳痛虽然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是缺少这个特征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
(2)乳房肿块:通常多发、单侧或双侧、外部上象限多见;而且大小、质地也常随月经的周期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变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问诊时可触及肿块的成节结构,大小不等,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多有触痛,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肿大。
另外,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出现乳头溢液等症状。乳腺中大小不等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些大的、小的囊状乳管,即由乳头溢液产生,即为黄绿色、褐色或血性,偶有无色浆液性。
四、诊断: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和体征,诊断本病并不困难。但是少数病人(约2~3%)可能发生恶变,所以,可疑病人应注意随访观察,一般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对于单侧及病变范围受限者,尤其要提高警惕。
治疗:由于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在治疗上基本采用对症治疗。有些患者发病后几个月至1~2年,常可自行缓解,多不需要治疗。如果症状比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可以用胸罩托住乳房;口服中药小金丹6~9克,二次,或消遥散3~9克,每天三次,每天使用5%碘化钾5毫升,每天三次,症状就会减轻。近些年来有很多类似产品的药物,如乳块消、乳癖消、天冬素片、平消片、囊癖灵、三苯氧胺等,其疗效各不相同。
在随访观察中,如果发现短期内出现快速生长或组织变硬的肿块,应高度怀疑其癌变的可能性,必要时进行活检或单纯切除肿瘤,术中发现有癌细胞者,则按乳癌处理。另外,还有荷尔蒙疗法,有些人用雄激素治疗该病,藉以抑制雌激素的作用,软化结节,减轻症状;但这种治疗有可能加剧荷尔蒙不平衡,不适合常规使用。只有当症状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时才考虑采用。
使用方法:每次5毫克,每次5毫克,一周内三次;或肌肉注射丙酸睾丸酮,每天25毫克,3~4天。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