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体行为理论简介:群体行为理论研究非正式组织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群体行为理论研究非正式组织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1890~1947)的“群体动力学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利兰布拉德福德的“敏感训练”理论为代表。
庐隐的“群体动力学理论”认为: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由活动、相互影响和情感三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
群体的存在和发展有自己的目标;群体凝聚力可能高于正式组织;群体有自己的规范;群体结构包括群体领导、正式成员、非正式成员和孤独者。
群体领导方式有三种:专制、民主、放任;小组规模一般较小,便于内部沟通;8团队领导是自然形成的,他想创造条件鼓励别人为团队做贡献;群体行为包括团结、消除紧张、同意、提出建议、确定方向、征求意见、不同意、制造紧张、反对等。
为了处理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布拉德福德提出了“敏感训练”。
通过模拟工作环境,受训者可以在群体学习环境中相互交流,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责任,增强对自身感受和情绪以及人际关系的敏感度,从而改善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个人需求。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