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
1.潜伏期短,一般24小时左右。最长时间不超过3天。该病毒可在实验室接种后18~36小时内从眼睛中分离出来。
2.睡眠症状是急性的,开始可以是双眼或单眼,但很快会累及双眼。发病后出现严重异物感、眼痛、畏光、流泪。分泌物起初是浆液性的,后来变成粘液性纤维素。病毒一般在1~2天发展到高峰,3~4天后逐渐下降,7~10天后恢复正常。少数病例有头痛、发热、鼻塞、咽喉痛等症状。
3.他的症状包括眼睑肿胀、结膜下出血、多发性角膜上皮脱落、点状上皮下浸润、结膜充血、水肿、结膜滤泡和耳前淋巴结肿胀。
(1)眼睑肿胀的严重程度不同,所有患者均可出现。它的肿胀是水肿,没有红色的疼痛,通常在几天内消退。
结膜表现
1)结膜下出血发生率在70%以上,故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毛发位于颞区上方,出血多为点状或片状,颜色鲜红。严重者可影响整个结膜下出血,与外伤性结膜下出血非常相似。出血一般发生在1~2天内,一周左右即可自行吸收,严重者一个月才能吸收。临床上根据是否有结膜下出血可分为两种类型:出血型多见于年轻患者;水肿型见于老年患者。
2)卵泡的形成少于EKC。前期由于睑结膜水肿不明显,3~4天后,发现穹窿结膜内小卵泡较多。
角膜表现
1)多发性膜上皮剥脱发生率高。角膜上皮发病3小时后,可出现针状的多发性上皮剥脱,呈散在或条状、片状排列,是引起眼部疼痛和异物感的主要原因。3~4天后可自行消失,少数持续2周以上。
2)30%的患者结膜炎消退后出现点状上皮下浸润。通常只有少数浸润点,多在角膜中央,只有裂隙灯才能发现。多数在1~4周后消失。一般不会造成视力障碍。皮质类固醇可以在几天内消失。
大多数有其他症状的病例,可能有耳前和颌下区淋巴结肿大和压痛。随着结膜炎的消退,症状消失了。极少数病例仍可出现虹膜炎的改变。
神经系统临床并发症少见。目前印度只有35例,塞内加尔8例,台湾省33例,上海10例。根据沈野综合文献,并发症有以下特点:多发生于成年男性;2常发生在结膜炎后2~3周;前驱症状包括发热、倦怠、头痛和感冒样症状。开始时表现为神经根刺激症状和剧烈肌无力,几天后表现为运动性瘫痪;瘫痪为弛缓性,主要累及下肢;注意者可引起肌肉萎缩,轻中度者可恢复正常。虽然上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但很严重,会留下性瘫痪,值得警惕。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