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昭医考官网小编,特意将外感咳嗽的中医治疗:祛邪益肺整理如下,希望能帮助初级护士考生准备考试和复习。
外感咳嗽的治疗应祛邪益肺。由于肺位高,用药要明确,使药力容易到达病;要注意化痰顺气,化痰通肺,这样咳嗽就容易治好了。
肺主气,呼吸,口至鼻,外闭皮毛,主周身,不能容邪侵。一旦受到外感邪袭,肺气郁结被抑制,清肃的顺序紊乱,使肺气不利于咳嗽。由于中风、感冒、燥热等六邪的性质不同,临床上可能出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的咳嗽。
外感咳嗽、风寒证是指外感咳嗽综合征,常见的症状有咳嗽、痰稀、喉痒、鼻塞、清涕、打喷嚏、恶寒、无汗、头痛、关节酸痛、苔白、脉浮等。西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可见外感咳嗽、风寒证。
症状:风寒咳嗽、咳嗽重、气短、喉痒、咳痰稀白,常伴有鼻塞、鼻涕清、头痛、四肢酸痛、恶寒、发热、出汗等。舌苔薄而白,脉浮或紧[6][5]。
证候分析:风寒袭肺,气道不通,肺气失宣。风寒袭肺,肺气不通,咳嗽重,气短;如果风冷,肺口不利,则鼻塞,咽喉痒;寒邪郁肺,气不补液,凝结成痰,所以痰稀而白;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邪阻经络致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或紧,表里风寒。治疗:祛风散寒,宣肺止咳。麻黄、杏仁、甘草,重在宣肺散寒,适用于寒初闭肺。
用紫菀、百部润肺止咳。荆芥、桔梗、甘草。陈皮能祛风宣肺,化痰咽。美白前降气化痰适用于外感久咳,表邪不清,或愈后复发,咽喉痒,咳痰不畅者。痰湿、咳嗽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厚朴、茯苓祛湿化痰。若发热感冒,咳嗽声大,气短似哮喘,痰粘口渴,心烦或体热,加膏药、桑白皮、黄芩解表清里。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