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护师考试: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整理如下,初级护师考生备考复习有所帮助。
1.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急性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亚急性自体瓣膜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绿色链球菌。急性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涉及正常心脏瓣膜,主动脉瓣受累较为常见。病原体来自皮肤、肌肉、骨骼或肺等部位的活动性感染病灶。具有循环中细菌量大、毒力强、侵袭性高和粘附内膜的能力。
2.临床表现
(1)体征:多数患者有病理性杂音,急性者较急性者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改变或新的杂音。另外还有贫血,脾肿大等。有些病人可以看到杵状指(脚趾)。外周血管栓塞征:瘀血,多见于锁骨以上皮肤、口腔粘膜和结膜。甲(趾)线状出血。奥斯勒结节,常见于亚急性患者,是手指和脚趾垫上豌豆大小的红色或紫色疼痛结节。罗斯斑,视网膜椭圆形出血斑,中心为白色。Janeway病变为手掌和足底直径1~4 mm的无痛性出血性红斑。
(2)动脉栓塞: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发生于疾病的晚期,多见于脑、心、脾、肺、肾、肠系膜和四肢,以脑栓塞最为常见。肺栓塞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三尖瓣肿瘤脱落引起的肺栓塞。
(3)感染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松驰性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9,下午和晚上高烧,常伴有头痛、背痛、肌肉关节痛。急性患者表现为伴有高热和寒战的暴发性脓毒症。突发性心力衰竭更常见。亚急性患者发病隐匿,可能有全身不适、乏力、厌食、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2022护师考试: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初级护师考试的基本知识点,请关注昭昭医考官网!初级护师栏目我们提供专业的备考经验和技巧以及精炼的复习资料!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