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重症监护在预防和治疗胸外科术后并发症中的意义。胸外科主要包括肺(气管)、食管和纵隔手术。一般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其特点是开胸手术本身会使胸部负压消失,明显扰乱患者的心肺生理功能。
此外,胸部手术带来的解剖和生理创伤最终会显著降低心肺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重症监护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正确治疗患者,使各项异常指标迅速恢复正常范围,保证各器官功能逐步恢复。从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或并发症发生后的死亡率,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危险阶段。
二.胸外科术后重症监护的内容和实施原则
1.应监测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功能变化,尤其是肾功能、水电解质等内环境,尤其是酸碱平衡。胸腔闭式引流是开胸术后的必要治疗手段。治疗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成为一项重要的专项监测内容。
2.ICU是医院各种感染的多发单位。一旦发生,往往是细菌感染或耐药菌株引起的双重感染。如何防止感染的传播或加重,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监测内容。
3.维持足够平衡的营养有助于患者术后顺利度过危险期,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或并发症患者的死亡率,这些大多在ICU完成或开始。
3.术后早期呼吸系统监测
术后早期是指患者术后返回ICU后的前8小时。术后早期呼吸监测的主要内容是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功能的变化,及时排除缺氧原因,正确合理地进行氧疗,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呼吸频率和深度是最基本的指标,通常在呼吸功能异常时变化较早。
血氧饱和度(SaO2)可以反映呼吸功能,但不能反映体内CO2代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血气分析是对呼吸功能的可靠监测,特别是对依赖机械通气的患者。
三.当呼吸功能或氧代谢发生变化时,患者的其他器官系统功能也会发生变化,如血压、心率、心律、意识、尿量等。因此,在判断患者呼吸功能的变化时,必须结合其他器官系统的监测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四.术后早期急性通气功能障碍的重症监护
(1)急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表现
1.呼吸频率增加且浅,是低氧血症时呼吸方式较早的改变,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2.低氧血症可增加心率或心律失常,轻微增加血压;如果不及时治疗,血压可能会下降,心率可能会减慢,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心脏骤停。
3.鼻翼扇动,唇甲床发青,四肢湿冷,甚至出汗,烦躁不安,严重时可自觉无动于衷、神志清醒,甚至出现“二氧化碳麻醉”;
4.如果是上呼吸道梗阻所致,可见患者呼吸困难,有“三凹征”;
5.如果是由于呼吸膜面积减少或其厚度增加引起的,呼吸音会减少或消失,也能听到肺水泡和喘息声;
6.SpO2<90%,PaO2<80mmHg,甚至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