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级护士资格考试考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1.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如社会心理压力、精神压力、吸烟饮酒、情绪波动等。通过临床观察,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是焦虑、焦虑、恐惧、否认、角色障碍等。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同时进行心理护理。
2.焦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昼夜变化,患者往往会对自己的疾病能否治愈产生焦虑。尤其是心律失常频繁发生时,患者焦虑不安,焦虑不安,睡眠少,情绪低落,加重了原有的病情。针对此类患者,要充分了解其性格,讲述有关疾病的知识,给予患者心理咨询,稳定其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消除焦虑,消除疑虑,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
3.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恐惧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紧张。冠心病患者经常在夜间发作或夜间症状加重。有些病人晚上睡觉前开始紧张。有些病人看到抢救其他病人时会紧张害怕。有些患者看到一些抢救器械和吸氧装置就紧张,病情加重。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他们接触,积极介绍重症监护室的环境,以稳健熟练的操作赢得患者的信任。同时,通过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使患者学会放松和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的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否认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有些病人不承认自己生病或病情加重,对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缺乏心理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一切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过去健康的身体会生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主动地、适当地告诉患者病情和医生的诊断,让患者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让患者承认病情,同时说明病情,介绍目前冠心病的研究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避免它只能对自己不利。
同时,结合我们病房治疗冠心病的一些实例,请缓解期患者介绍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对疾病有清醒的认识,配合治疗。
5.角色障碍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类康复患者的案例,为患者创造与康复者见面的机会,让他们直接交谈,双向交流信息。由于介绍者和听者的角色相同,患者的心理很容易接受,直观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6.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心理需求
解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和副作用。告知患者每次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本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