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1。维持或稳定患者的生活功能,预防颅内再出血和脑疝(出血性脑血管病),或进一步改善大脑缺血区的血液供应(缺血性脑血管病)。对有意识的患者应给予心理护理,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悲观情绪。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观察脑出血患者是否出现颅内压增高,或脑血栓患者是否出现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水肿,进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果发现颅内压升高,应根据医嘱静脉滴注甘露醇等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疝的形成。3.脑出血患者应卧床,发病后24 ~ 48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
患者呈侧卧位,头部略微抬起,以避免颅内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要卧床4周。限制探视,所有护理操作要轻柔,头部要放置冰袋,防止进一步脑出血。脑血栓患者应采取仰卧位,以便向大脑供应更多的血液。
头部禁止冰袋和冷敷,以免因脑血管收缩、血流缓慢导致脑血流量减少。密切监测血压。如果太高或太低,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4.饮食护理。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小时内禁食,24小时后病情稳定,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无上消化道出血者可通过鼻饲方式进行流食喂养,并注意鼻饲管。每次鼻饲前,应吸胃液,观察有无变色。
如果发现胃液呈褐色,应高度重视,及时通知医生治疗。同时,鼻饲液的温度不宜过高,最好不超过30。每日总热量8368kJ,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充足。根据尿量调整液体和电解质,保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每天控制在1500ml左右,注意点滴速度,避免肺水肿。如果醒来后没有吞咽困难,可以取出胃管,酌情吞咽软食。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吃饭时,患者应采取坐姿或高侧卧位(健康侧在底部),慢慢吃。食物应送到靠近舌根的口腔健康侧,以方便吞咽。5.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急性期卧床,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皮肤压力。
瘫痪的肢体以保持其功能位置,并进行关节按摩和被动运动以避免肢体废用。病情稳定后,尤其是脑血栓患者瘫痪的肢体,应在发病后一周的康复期接受功能训练(见瘫痪护理)。
5.言语训练。身体康复应与语言训练同时进行,早期加强与患者的非语言交流,使患者有说话的欲望,引导患者反复发音,然后反复练习听和读,加强刺激,直至患者听懂。然后用语言与患者沟通,由简单到复杂,反复练习,持之以恒,鼓励患者及时进步,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昭昭医考官网www.yikao88.com整理,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