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重新设定
复位是通过手法或手术使骨折部位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解剖关系。
根据对线和对线是否良好,复位可分为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
手法复位:也叫闭合复位,就是用手法复位骨折。复位时操作一定要轻柔,争取复位成功。手法粗糙,反复复位,会增加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
牵引复位:常用于手动复位有困难者。
切开复位:适用于手动复位失败、骨折端嵌顿软组织、关节内骨折、合并大血管和神经损伤的骨折、多发性骨折、不能手动复位的陈旧性骨折者。
2.固定好的
固定是用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内固定,使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从而达到牢固愈合。
复位达到要求后,必须持续固定在好的位置,安排,直到骨折愈合。
外固定:主要用于手法复位后的患者,部分患者在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需要外固定。如小夹板固定、石膏绷带固定、支腿固定、持续牵引、外固定器等。
内固定:主要用于切开复位后的患者。常用的内固定器有钢针、螺钉、接骨板、髓内钉、加压板等。
3.康复治疗
骨折复位固定后,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肉萎缩,维持肌力,预防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
康复治疗是骨折治疗的重要阶段,是预防并发症、尽快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