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执业医师考试已经结束,成败都过了。为了帮助参加2021年中医医师考试的考生顺利复习,昭昭医考官网小编收集整理了2019年中医外科中医考试站点:乳腺疾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乳房疾病
乳腺与脏腑经络关系的要点
乳房与经络关系密切,如:足阳明胃经贯穿乳房;足太阴脾经胃上膈,分布于胸;足厥阴肝经上膈,胸卧乳头周围;足少阴的肾通过肝膈与乳房相连。崇仁二脉始于细胞,任人脉循腹而上至关元至胸;冲脉向上夹脐,在胸中展开。所以说“男性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人的乳头属于肝,乳房属于胃。”。
乳腺肿块检查要点
及时正确的乳腺检查对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乳房检查的位置可以是坐位或仰卧。
检查时患者坐直,两侧乳房完全暴露,以便详细对比。注意乳房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对称;乳房表面是否有肿块或凹陷;乳头位置是内缩还是凸起;乳房皮肤是否发红、水肿、橘皮样、湿疹样改变等。无论乳房浅静脉是否扩张,如果乳房皮肤出现凹陷,患者可以将手臂举过头顶,或者用手托起整个乳房,那么凹陷就比较明显。
触摸检查
先检查健康的乳房,再检查患病的乳房进行对比。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将四个手指放在一起,用指尖平放在乳房上轻轻触摸。不要用手指夹住它们,否则夹住的腺体组织会被误认为乳房肿块。顺序是先触摸整个乳房,然后按一定顺序触摸乳房的四个象限:内上象限、外上象限、外下象限、内下象限,再触摸乳晕,注意有无血液从乳头溢出。醉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和锁骨上区域。
触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乳房发现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量、大小、质地、边界、表面状况、活动性和压痛性。
如果肿瘤附着在皮肤上,可以用手指轻轻提起肿瘤附近的皮肤,确定是否有粘连。
在选择乳腺检查的时间时,zui的时间是月经来潮的第7 ~ 10天,这是乳腺生理zui的稳定期,很容易查出是否有疾病。
确定一个肿块的性质,需要结合年龄、病史等辅助检查方法。
乳房痈
肿成这样了!
关注乳腺痈的病因病机
乳汁淤积是醉的常见原因。2 011年初产妇乳头断裂,或乳头变形凹陷,影响全母乳喂养;或母乳喂养方法不当、乳汁消耗过多、或断奶不当,均可导致乳汁淤滞、乳络堵塞结块、积滞热冲脓肿胀。
肝郁胃热不畅,肝气郁结,泄失厥阴之气;产后饮食不良,脾胃紊乱,阳明胃热郁结,可使乳络阻滞,郁积,化热为乳痈。
感受外感邪气,产妇身体出汗受风,或哺乳暴露于外感邪气;或者如果宝宝喝牛奶睡觉,嘴里的热毒侵入乳腺毛孔,会使乳腺络脉淤塞,变成痈。
乳腺痈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产后3 ~ 4周的哺乳期妇女。2007
从一开始,乳头就经常皲裂。母乳喂养时,乳头感觉刺痛,伴有乳汁淤积或结块,局部肿胀疼痛
溃疡后脓肿成熟,可溃疡或手术切口排出。脓液排出通畅,肿胀疼痛减轻,寒热逐渐消退,疮也逐渐愈合。如果溃烂后脓液排出不畅,肿胀不消,疼痛不减,体热不退,就可能形成袋状脓液,或者脓液扩散到其他乳络形成乳房痈。也有溃疡后疮溢奶,时间久了也不愈合,导致漏奶的情况。
要点:乳腺痈的辨证论治及化脓期切口要求
淘汰才是最重要的。停滞的主要原因是疏通,而化脓性患者的主要原因是排脓彻底。
2012年辨证论治
气滞热滞证
证候:乳汁停滞结块,肤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口渴、便秘、苔薄、脉数。
治疗:疏肝清胃,催乳消肿。
处方:瓜蒌牛蒡汤。牛奶停滞者,加王不留行、路路通、路路等;当归、赤芍、桃仁等。
热毒过度证
证候:乳房胀痛,皮肤红热,肿块软,有指压感。或切开引流脓液后引流不畅,肿胀、热痛未消除,有“胶囊传递”现象。热盛,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疗:清热解毒,托利透脓。
处方:头脓粉加味。如果天气很热,可以加入石膏、知母、金银花、蒲公英等。口渴者加瓜蒌、鲜芦根。
气虚毒爱证
证候:化脓后乳房肿胀疼痛虽轻,但疮中脓液不断流出,脓液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漏乳。全身疲劳,面色苍白,或低烧,饮食减少。舌淡,苔薄,脉弱。
治疗:补气托毒。
处方:托里消毒粉。
化脓性切口的要求
当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在波动和压痛明显的地方排出。切口应朝向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部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在脓肿下部,使引流通畅,无袋脓,避免手术损伤乳腺侧支造成乳房漏。脓肿小而浅者,可用针吸法排脓或用火针排脓。
乳房痈的预防及护理
怀孕5个月后,用温开水或肥皂水清洗乳头。乳头内陷的可以经常提起矫正。
护士应该是气质詹妮弗,情绪稳定。不要吃辛辣、烧烤的东西,要吃油腻、甜腻的产品。
保持乳头清洁,不要让宝宝带奶睡觉,注意宝宝口腔的清洁;要定期母乳喂养,每次都要吸空乳汁。如果有停滞,可以用按摩或吸奶器帮助排出乳汁。
乳头有淤青或开裂,可涂香油或蛋黄油;如果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要及时治疗。
断奶时,应在断奶前逐渐减少母乳喂养的时间和频率。断奶前,可煎服生麦芽60g、生山楂60g代替茶叶,芒硝60g装入纱布袋外敷。
用胸罩或三角毛巾托起病奶,脓液未完成者可减少活动牵痛;破溃后可防止袋脓,有助于加速疮口愈合。
细目 粉刺性乳痈
要点 粉刺性乳痈的概念与特点
粉刺性乳痈也即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多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
要点 粉刺性乳痈的鉴别诊断
乳腺癌 粉刺性乳痈在急性炎症期易与炎性乳腺癌相混淆。炎性乳腺癌多见于妇女妊娠期及哺乳期,乳房迅速增大,发热,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弥漫性肿大,无明显肿块,同侧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固定,病变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甚至于发病数周后死亡。
乳晕部痈疖 粉刺性乳痈在急性期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常被误诊为乳晕部一般痈疖,根据素有乳头凹陷,反复发作的炎症,以及切开排脓时脓液中夹有粉渣样或油脂样物等特点,可与一般乳房部痈疖相鉴别。
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有乳头溢液,呈血性及淡黄色液体,有时乳晕部触到绿豆大圆形肿块,易与粉刺性乳痈相混淆。但无乳头凹陷畸形,乳孔无粉渣样物排出,肿块不会化脓。
乳房部瘘管 多为急性乳腺炎、乳房蜂窝织炎或乳房结核溃后形成,病变在乳房部,瘘管与乳孔多不相通,无乳头凹陷畸形。
此外,还应注意与乳房结核、乳腺增生病及乳腺纤维瘤相鉴别。
乳房疾病
要点 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乳房与经络的关系密切,如: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冲任两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有称“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要点 乳房肿块检查法
及时正确地进行乳房检查,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乳房检查的体位可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望诊 让病员坐正,将两侧乳房完全显露,以作详细比较。注意乳房的形状、大小是否对称;乳房表面有无块状突起或凹陷;乳头的位置有无内缩或抬高;乳房皮肤有无发红、水肿或橘皮样、湿疹样改变等。乳房浅表静脉是否扩张,乳房皮肤如果有凹陷可让患者两臂高举过头,或用手抬高整个乳房,则凹陷部分更为明显。
触诊
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以便对比。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乳上轻柔触摸,切勿用手指去抓捏,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错误地认为是乳腺肿块。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四个象限: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 ,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有无血液从乳头溢出。zui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
触诊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发现乳房内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肿物是否与皮肤黏连,可用手指轻轻提起肿物附近的皮肤,以确定有无黏连。
检查乳房时间选择,zui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 ,是乳房生理zui平稳时期,有病变容易发现。
确定一个肿块的性质,还需要结合年龄、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
乳 痈
肿么肿成这个样子才来!
要点 乳痈的病因病机
乳汁郁积 乳汁郁积是zui常见的原因。2 011 初产妇乳头破碎,或乳头畸形、凹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结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
肝郁胃热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均可使乳络闭阻不畅,郁而化热,形成乳痈。
感受外邪 产妇体虚汗出受风,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均可使乳络郁滞不通,化热成痈。
要点 乳痈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2007
初起 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郁积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脉滑数。
成脓 患乳肿块逐渐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雀啄样疼痛,皮色焮红,皮肤灼热。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至乳房红肿热痛第10天左右,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按之应指有波动感,穿刺抽吸有脓液,有时脓液可从乳窍中流出,全身症状加剧。壮热不退,口渴思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溃后 脓肿成熟,可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排脓。若脓出通畅,则肿消痛减,寒热渐退,疮口逐渐愈合。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亦有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
要点 乳痈的辨证论治及成脓期切开术的要求
以消为贵。郁滞者以通为主,成脓者以彻底排脓为要。
辨证论治
气滞热壅证
证候:乳汁郁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苔薄,脉数。
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 。乳汁壅滞者,加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等;肿块明显者,加当归、赤芍、桃仁等。
热毒炽盛证
证候: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壮热,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透脓散加味。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蒲公英等;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鲜芦根等。
正虚毒恋证
证候: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治法:益气和营托毒。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成脓期切开术的要求
脓肿形成时,应在波动感及压痛zui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切口应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致袋脓,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若脓肿小而浅者,可用针吸穿刺抽脓或用火针刺脓。
要点 乳痈的预防与调护
妊娠5个月后,经常用温开水或肥皂水洗净乳头。 乳头内陷者,可经常提拉矫正。
乳母宜性情舒畅,情绪稳定。忌食辛辣炙博之物,不过食肥甘厚腻之品。
保持乳头清洁,不使婴儿含乳而睡,注意乳儿口腔清洁;要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积滞,可用按摩或吸奶器帮助排出乳汁。
若有乳头擦伤、皲裂,可外涂麻油或蛋黄油;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断乳时应先逐步减少哺乳时间和次数,再行断乳。断乳前可用生麦芽60g,生山楂60g,煎汤代茶,并用皮硝60g装入纱布袋中外敷。
以胸罩或三角巾托起患乳,脓未成者可减少活动牵痛;破溃后可防止袋脓,有助于加速疮口愈合。
细目 粉刺性乳痈
要点 粉刺性乳痈的概念与特点
粉刺性乳痈也即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的乳腺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多在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
要点 粉刺性乳痈的鉴别诊断
乳腺癌 粉刺性乳痈在急性炎症期易与炎性乳腺癌相混淆。炎性乳腺癌多见于妇女妊娠期及哺乳期,乳房迅速增大,发热,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弥漫性肿大,无明显肿块,同侧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固定,病变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甚至于发病数周后死亡。
乳晕部痈疖 粉刺性乳痈在急性期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常被误诊为乳晕部一般痈疖,根据素有乳头凹陷,反复发作的炎症,以及切开排脓时脓液中夹有粉渣样或油脂样物等特点,可与一般乳房部痈疖相鉴别。
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有乳头溢液,呈血性及淡黄色液体,有时乳晕部触到绿豆大圆形肿块,易与粉刺性乳痈相混淆。但无乳头凹陷畸形,乳孔无粉渣样物排出,肿块不会化脓。
乳房部瘘管 多为急性乳腺炎、乳房蜂窝织炎或乳房结核溃后形成,病变在乳房部,瘘管与乳孔多不相通,无乳头凹陷畸形。
此外,还应注意与乳房结核、乳腺增生病及乳腺纤维瘤相鉴别。
以上是关于2019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点:乳房疾病。更多关于201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和资料,详情关注昭昭医考官网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栏目!我们会定期提供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供大家学习!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12.3MB 下载数2365 下载
10.3MB 下载数3652 下载
9.65MB 下载数2659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