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材的基本来源是报春花科的全草,拉丁动植物矿物名称:金钱草。
【原始形态】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为灰褐色多细胞柔毛。茎细,四棱,通常从基部分支成簇,开始倾斜,后来匍匐和伸长,长度为7-15(-30)厘米,节间长度为2-5厘米。叶柄长2-5(-10)毫米,窄的草边缘。叶宽卵形至近圆形,长1-2.5米,宽7-20毫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截形,两侧具柔毛,密被半透明腺点,干燥后腺点呈颗粒状,花单生于叶腋。
花梗3-8毫米长,在果期弯曲;花萼长3-4毫米,5深裂至基部,裂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背面被覆,在果期扩大,长7-8毫米;花冠黄,直径5-8毫米,近等长于花萼,5深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通常具透明的腺点;雄蕊5,2-3毫米长,花丝基部合并成浅的环,花药卵形,长约1毫米;子房上位,上部具长柔毛,花柱长2-3毫米。蒴果近球形,棕色,直径3-4毫米,先端疏生长柔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栖息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脊,落叶、常绿、阔叶树混交林下,路旁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台湾省、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全株含有芦丁、金丝桃苷、山奈酚-3-氧-芸香苷、水杨酸、6-十三烷基二羟基苯甲酸、木槿酚;地上部分含有山奈酚、槲皮素、-谷甾醇和-谷甾醇--D-葡萄糖苷。
【药理作用】大三血地上部分95%甲醇提取物对鼻咽癌(KB)细胞的抑制率为91%。分离的化合物6-十三烷基二羟基苯甲酸和二酚在KB细胞上的ED50分别为79g/ml和1.1g/ml。二酚对体外黑色素瘤(B-16)细胞的ED50为4.0 ,肝癌(PC-13)细胞的ED50为4.3g/ml,Hep-2细胞的ED50为15g/ml,小鼠白血病(L5718y,P388)细胞的ED50大于25g/ml。6-十三烷基二羟基苯甲酸和白桦酸银对na ()-k()有显著影响,IC50分别为810(-6)mol/L和510(-5) mo1/L。在半抑制浓度下,前者的药效比后者高6倍左右。6-十三烷基二羟基苯甲酸的作用约为G(哇巴因)的1/13。
【性味】甘;心;性别温度
【适应症】祛瘀接骨。主要淤青;骨骼分析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用酒捣碎。
[节选] 《中华本草》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12.3MB 下载数2365 下载
10.3MB 下载数3652 下载
9.65MB 下载数2659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