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5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召开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推进会,谋划、部署新一阶段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工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学校“双”建设。副校长姚发明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内外国际交流合作专家作专题报告。
在专题报告环节,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议专家、上海师范大学王奇才副教授围绕新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评议中的关键点进行剖析,对办学方向、党建、思政、外方合作大学的优质性和适格性、双方合作基础、申报材料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以及经费管理、风险防范等要点进行讲解。
河北工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国际教育机构党委书记陈鸿雁教授分享了学校“大国际”工作理念,并以芬兰校区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重点,介绍了通过校、院共同努力,国际合作对学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影响力提升等各方面的促进作用。
利兹学院副院长朱焱教授以利兹学院增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工作案例,从校、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国际处与学院的密切协作、中外大学培养方案的融合创新及理解认识差异的解决等方面,分享了中外合作办学申报工作中中外沟通的难点问题及解决经验。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许炜萍介绍了中外合作办学申报工作的时间节点、材料清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量化要求等注意事项。
姚发明对下一步阶段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他谈道,学校“双”建设、“十四五”规划都对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教学科研单位要从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世界大学这一目标去思考谋划、统筹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提到各教学科研单位党政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摆到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工作的“加速度”,助力实现学校发展。姚发明强调,要以推进“双”建设为核心,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要以同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为重点,打造人才培养的“2.0版”;要以落实好“海外学科伙伴行动计划”(KP行动计划)为抓手,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姚发明表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新时代的中国大学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全球胜任力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和学院要通过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推动学校“双”建设,增强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全校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国际合作交流顾问、专员参加会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