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医考研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手术的一般部分需要了解什么?西医研究生学习:外科学概论_昭昭医考官网小编为考生整理了详细的内容供你参考!
1.灭菌是指针对微生物和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灭菌、消毒、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杀菌就是杀死所有活的微生物。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去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手术用品灭菌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2煮沸灭菌法,用于金属器具、玻璃、橡胶物品;(3)燃烧法,用于应急设备。消毒方法包括药液浸泡消毒和甲醛蒸汽熏蒸。正确无菌操作的原理(十个要点)需要大致了解。
参见考试教程P509页。2.水电解质代谢失衡,酸碱平衡失调。
(1)各类缺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钾(低钾血症、高钾血症)、钙镁异常的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原则。
(2)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内[HCO3-]减少而引起的;突出的临床表现是深呼吸和快速呼吸,有时呼气时有酮味。面色潮红,心率加快,脉搏加快,CO2-CP40%,尿酸。诊断主要依据病史,深呼吸和快速呼吸,血液ph值和[hco3-]明显下降。
第一种治疗方法是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二是根据[hco3-]浓度决定是否补碱,三是预防低钾血症,及时补K。
(3)体液酸碱失衡的概念及预防原则。壶口酸是指肺泡通气和通气功能减弱,体内产生的CO2不能完全排出,从而使血液中的PCO2增加,引起高碳酸血症。呼吸碱是由于肺泡通气过多,导致体内产生的CO2排出过多,导致PCO2减少,最终导致低碳酸血症,血液PH值升高。
3.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出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纠正、严重感染和凝血异常。注意事项:严密检查,保密时间,预热血液,不用药,加强观察,尤其是T、P、BP、尿色。注意发热反应、过敏反应等并发症。
4.基本概念、病因(低血容量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病理生理改变(微循环改变、内脏继发性损害)、临床表现(休克前和休克期)、各类休克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一般治疗、血容量扩大、心血管药物的应用、强心药的应用、酸中毒的纠正、应用、5。疼痛的分类、病理生理变化和治疗。
6.围手术期处理:
(1)术前准备的目的和内容(心理准备、生理准备、特殊处理)。
(2)术后护理要点及各种并发症(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不张、尿路感染)的防治。
7.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人体基础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选择,并发症(深静脉插管并发症、感染、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溶质利尿、低血磷)的防治。8.外科感染(1)疖、痈、软组织蜂窝织炎、丹毒、淋巴结炎、脓肿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甲沟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热敷、理疗、应用抗生素。如有脓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如果在甲床下积脓,应该去除指甲。(3)化脓性指(趾)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肿胀不明显者可不治疗
?菌血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可达40-41度,或为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2.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但有意识障碍;心率加快、脉搏细、气短或困难;肝脾可能肿大,重症可能黄疸、皮下出血点等。菌血症可分为三类:革兰氏阳性菌败血症;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真菌败血症。治疗一般如下:原发感染的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支持疗法;对症治疗。
(5)破伤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肌肉收缩,可通过任何刺激诱发惊厥和惊厥)、预防(正确处理伤口、彻底清创、开放引流、不缝合、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治疗(清创去除毒素源、大量施用破伤风抗毒素、对症治疗控制痉挛和预防并发症)。
(6)抗菌药物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选择:无局部化倾向的感染应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根据临床诊断、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抗菌谱进行选择;在治疗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一和窄谱抗生素;一般情况差的患者尽量使用无菌抗生素;严重感染应以静脉途径为主。9.创伤(1)创伤修复过程(炎症期、增生期、塑形期)及其影响因素:感染、血液循环障碍、低蛋白血症等一般情况、消炎药、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化等疾病。(2)伤口的处理和治疗:伤口分为清洁伤口、污染伤口和感染伤口。
10.烧伤(1)烧伤面积计算(九点法)及深度估算法:烧伤深度分为、浅、深;烧伤严重程度评分: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2)小面积烧伤的治疗:伤口清创和药物治疗。(3)大面积烧伤的分期和治疗原则:现场急救、全身治疗和伤口处理,防止器官并发症。
11.肿瘤: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以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响检查、内镜检查、病理形态学检查为依据;防治原则:良性肿瘤和危重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防止复发或恶变;恶性肿瘤应系统治疗,期以手术为主,期以局部治疗为主,期以综合治疗为主,期以局部对症治疗为主。12.移植:移植的概念、基本原则和步骤。
13.麻醉、重症监护、治疗和复苏(1)麻醉前准备:包括麻醉前患者体质和用药的准备;麻醉前药的选择:安定镇静药,催眠药,镇痛药,抗胆碱药。麻醉前用药的目的:①增加麻醉效果;②镇静;③减少麻醉药用量;④减少腺体分泌。
麻醉前用药的种类:①安定镇静类;②催眠药;③镇痛药;④抗胆碱药。(2)全身麻醉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呼吸系统:呕吐和窒息,呼吸道梗阻,通气量不足,肺炎和肺不张;循环系统: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心室纤颤,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热,抽搐和惊厥。(3)椎管内麻醉的应用:下腹部以下,腹盆腔,下肢,肛门、会阴部手术。
及并发症的防治。(4)局部麻醉的方法: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及常用局麻药的药理:普鲁卡因适用于浸润麻醉,丁卡因适用于表面麻醉,利多卡因适用于各种麻醉,布比卡因适用于产科麻醉;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和选择:根据各局麻药的特性和手术性质。(5)重症监测(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应用及治疗原则。
(6)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脑复苏是为了防止心脏停博后缺氧性脑损伤而采取的措施;三个阶段的操作方法要领和治疗:初期: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建立人工循环,有效指征;后期:呼吸管理,胸内心脏挤压,药物治疗,复苏后处理;脑复苏:脱水,降低体温,使用皮质激素,周身支持治疗。
以上就是西医研究生学习:外科学概论_昭昭医考官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频道的持续更新!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