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休克:指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中枢断开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阈电位:能引起细胞膜上大量通道突然打开而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ESR:红细胞沉降率通常用第一小时结束时红细胞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称为红细胞沉香率(简称ESR)。
微循环是指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循环系统部分。
负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号会削弱控制部分的活性。
肺活量:指尝试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时能呼出的最大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3.5L,女性平均2.5L.潮气量、补气量、呼气量之和。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肾葡萄糖阈值:当血糖浓度达到180mg/100ml时,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经达到极限,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葡萄糖阈值。
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垂体促进区的肽能神经元可以合成和分泌一些肽类激素,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去脑强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的脑干被切除后,动物出现反重力肌(伸肌)的高血压,表现为四肢伸直,像柱子一样僵硬,头尾抬高,脊柱僵硬。这种现象叫做去思考僵化。
视敏度:眼睛分辨物体小结构的能力,称为视敏度。
基础代谢:指基本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本状态,是指符合以下条件的状态:清晨,清醒,平躺,无肌肉活动,前晚上睡眠良好,测量时无精神紧张,测量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20-25;温度正常。
极化:细胞处于静止电位时,膜内电位相对于膜外电位为负,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称为膜极化。
早搏:正常心脏根据窦房结的节律兴奋收缩。然而,在一些实验条件和病理条件下,如果心室在有效不应期后受到窦房结外的人工或病理异常的刺激,心室可以接受这种额外的刺激并产生期前兴奋。由此引起的收缩称为预收缩。
通气-血流比:指肺泡通气每分钟VA与肺血流每分钟Q(VA/Q)的比值。正常成年人的安静状态是0.84。
内源性因子: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维生素B12结合,保护其不被消化液破坏,促进回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
渗透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和渗透压的增加,阻碍了钠和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加。
牵引痛:一些内脏疾病常引起远体表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引痛。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