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助理医师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机械采样法,相信是考生关心的。昭昭医考官网小编整理了重点考试内容,希望对考生复习有所帮助。
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方法分类和研究设计基本内容
1.流行病学分类和描述(疾病分布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实验流行病学(通过实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理论流行病学(建立数学模型)。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查阅相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内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研究方法;根据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控制调查过程,确保研究质量;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经典例1】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盲法
b.是否存在人为干预
c.统计检验
d.设立对照组
e.不设立对照组
[参考答案]1.b.描述流行病学
1.这个概念也被称为描述性研究。它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特点,对专项调查或常规记录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组,以显示疾病或健康状况在该人群中的分布特征的观察性研究。
2.横断面研究或流行病学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通过普查或抽样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相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的关系。
3.样本量的估计合适的样本量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所需的最小样本量。适当的样本量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
【经典例2】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法也叫
a.简单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多级抽样
【参考答案】2.分析流行病学
1.概念和分类也称为分析研究,是进一步观察可疑病因与选定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有两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2.病例对照研究
(1)概念:以有某种疾病的人群(病例组)和无该疾病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接触某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比例,从而判断该危险因素是否与该疾病有关,以及相关程度。病例对照研究可分为不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分为频率匹配和个体匹配)。
(2)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1)设计原则:查阅文献,提出假设;2目的明确(明眼);选择合适的控制形式(选定形式);选题(分组选题)。
2)比如(有病无病防治),想了解H7N9禽流感是否与接触鸡鸭有关(危险因素),于是做了以下研究,得出结论:接触鸡鸭与H7N9有关。附:接触强度用比值比(OR)表示:OR=1,表示接触与疾病无关或>1,表示接触与疾病正相关或<1,表示接触与疾病负相关(3(4)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便于收集病例,有利于研究罕见疾病;研究对象少,节省材料和人力成本;病因学假说可以广泛探索;收集相关数据后,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果。
局限性:容易出现回忆、选择、混合偏差;不能直接分析相对风险;由于样本数量少,不适合研究暴露率低的因素;疾病和暴露的时间顺序很难判断。3.队列研究选取暴露和未暴露于某一因素的两组人群,追踪暴露组和未暴露组之间某一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附:
相对风险(RR):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RR=1,说明暴露与疾病无关,RR<1,说明暴露与疾病正相关。附:归因风险(AR):又称为特异风险,是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人群归因风险(PAR):PAR=整个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标准化死亡率(SMR):SMR=实际死亡人数与预期死亡人数的比率。配对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4。总结两种统计研究的比较
【经典例3】选择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两种人群,跟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种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发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和关联度。研究为
a.病例对照研究
b.现场干预研究
c.队列研究
d.临床试验研究
e.现状研究
【经典例4】在一项分析研究中,计算出RR值,可以解释暴露因素与发病率的关联程度。指标为
a.发生率
b.发生率密度
c.归因风险
d.患病率
e.相对风险
[经典例5]队列研究观察终点指
a.整个研究工作结束
b.随访者与观察对象失去联系
c.观察对象有预期结果
d.观察对象因非研究因素退出研究
e.观察对象死于车祸等意外事故
[参考答案]3.c;4.e;5.c四.实验流行病学
1.概念随机分布原理将受试者(患者)分为实验组(服药)和对照组(不服药,安慰剂),一段时间后进行评价(本质上取决于药物的作用)。
2.基本特征运行中需要干预措施;前瞻性研究;随机分组;并行控制必须可用。
3.对现场和临床试验进行分类。
4.临床试验的概念和设计
(1)概念
(2)对照组:空白、安慰剂、标准治疗、相互对照。
(3)数据采集流程要求:盲法包括单盲(患者不清楚)、双盲(研究人员和患者不清楚)、三盲(请第三方公司做,即患者、研究人员和第三方不清楚)。
(4)指标分析:有效率、治愈率、存活率。
【经典例6】观察一种新研制的甲肝疫苗的预防效果,研究对象最好选择
a.甲肝高发区免疫人群
b.医院非肝病区患者
c.甲肝低发区免疫人群
d.医院血液制品接触者
e.近期甲肝暴发区人群
[参考答案]A
5.筛选和筛选试验的概念、目的和应用原则
(1)筛检:健康的人中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发现表面健康,但实际可能有病或有缺陷的患者。常见的筛检试验有CEA、AFP等。
(2)筛检的目的:
①早诊断(早期发现可疑病人)、早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筛检属于二级预防;
②亦可找出高危人群,采取第一级预防措施,降低人群发病率;
③在早期阶段识别疾病;
④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3)筛检的应用原则:
①筛检的项目是重大的卫生问题;
②筛查出的疾病或缺陷能够进一步确诊;
③筛检出的患者或高危人群有条件治疗和干预,标准应该一致统一;
④了解被筛检疾病的自然史;
⑤筛检试验需安全、经济、可靠、有效、快速、简便且容易被普通人接受。
(4)筛检试验的效果评价
1)评价的方法及步骤略。
2)评价的指标主要从真实性、可靠性和收益三方面进行。
真实性:也称效度或准确性,是指测量值与实际值(金标准的测量值)符合的程度。
【经典例题7】用钼靶X线摄片检查方法做乳腺癌的筛检试验,分别检查了100名患和未患乳腺癌的妇女,结果如下表。
(1)此项筛检试验中灵敏度为
A.16%
B.84%
C.64%
D.36%
E.74%
(2)此项筛检试验中特异度为
A.16%
B.84%
C.64%
D.36%
E.74%
[参考答案]7.C、B
以上是”临床助理医师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机械抽样方法“的内容,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预祝考生顺利通过2021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9.65MB 下载数4859 下载
8.65MB 下载数8956 下载
7.61MB 下载数3265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