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执业备考: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外科护理: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特点是疼痛、出血、瘀血。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发热、畸形、功能障碍及并发感染。伤口的形状和深度因受伤的物体和力量而异。
1.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贫血体征、尿量等。并仔细记录它们。即使是一些轻伤也不能马虎,以免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危险。
2.抬高并制动患肢或受伤部位,避免不必要的运动,以减少出血或再伤。
3.观察伤口出血情况,根据出血部位及时止血。如果伤口出血更多,可能会被更大的血管损坏。紧急情况下,可以用双手按压伤口心端附近的肢体,或者用压力包扎伤口。如果可以看到或发现受伤的血管,最好用镊子峡止血。如果使用止血带,一定要记录时间,每隔1h左右放松一次,3~5min再接上。同时尽快做好术前准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探查,止血。
4.观察疼痛程度的性质,疼痛与损伤程度和局部活动性有关。损伤越严重,局部流动性越大,疼痛越剧烈。疼痛通常在伤后2~3天开始缓解,可在伤口周围适应。如果疼痛没有减轻,而是趋于恶化,考虑感染的可能性。
5.观察肿胀程度。损伤后肿胀程度与损伤部位的结缔组织特征和血管分布有关,富含结缔组织和血管的部位肿胀明显。
6.观察四肢的血液循环。肢体软组织损伤可累及血管,引起血管损伤部位远端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引起肢体缺血性坏死。所以要注意四肢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和疼痛,是否有被动指(趾)痛。要注意包扎的松紧和包扎后的外固定。如果发现四肢皮肤苍白或发绀,体温明显低于健侧,动脉搏动消失是肢体缺血的表现,应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治疗。
7.观察神经功能。肢体损伤也会引起神经损伤,所以要注意肢体的运动和皮肤感觉,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