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的急救技术——心脏复苏的心前区搏动,为了帮助你理解,昭昭医考官网小编为你进行了一个总结:
(1)心前区搏动在心脏停搏后1分30秒内具有最高的心脏应激。此时心前区拳击产生5-15W。Sr电能,可兴奋心肌,产生电综合波,从而促使心脏反弹。
1.方法右手松握空心拳,小鱼际肌侧面向患者胸壁,在距胸壁20—30cm的高度,垂直向下击打心前区,即胸骨下部。打1—2下,每次2秒,力度适中。观察心电图变化。如果没有变化,立即改用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2.注意事项
①锤击不应重复,锤击次数最多不超过两次。
②锤击时,用力不宜过猛。禁止儿童使用,以防肋骨骨折。
(2)胸外按压心脏骤停患者的胸部仍有一定的弹性,胸骨与肋骨交界处可因按压而凹陷。因此,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的机制是,胸部的压力普遍增大,从而使胸部压力>颈动脉压力>头动脉压力>颈静脉压力。正是这种压力差导致血液流向颈动脉、头部并流回颈静脉。
3.病人体位病人仰卧在硬床上或躺在地上,头部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以保证脑血流。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以增加血容量。
操作员的位置靠近患者的胸部。为了保证压力垂直作用在患者胸骨上,操作者应根据抢救现场的具体情况,站在地上或脚凳上,或采用跪着的姿势。
4.按压部位在胸骨下1/3段。采用以下方法确定位置:操作者用一只手靠近患者足部的食指和中指确定近肋下缘,然后向上移动肋弓下缘至胸骨下切迹,用中指抵住胸骨切迹(不包括剑突)。将另一只手的掌根(长轴与病人胸骨的长轴一致)靠在胸骨上第一只手的食指上。然后,将前手放在手背上,双手平行重叠,手指并拢、分开或相互握住,但不要触摸胸壁。
小儿仰卧在诊疗台上,双脚微抬,增加返心血量。操作者在孩子胸骨的中下部放一掌根,垂直向脊柱施力,使胸部下垂;如果是婴儿,一只手扶着孩子的背,另一只手用食物和中指按压。按压频率较大的儿童为80次/分钟,婴儿和新生儿为100次/分钟。
5.按压和通气的配合
(1)一个人的手术部位只有一次抢救,吹气和按压的比例为2:15,即连续吹气两次,按压15次,两次打击之间不需要等待第一次呼吸完全呼出。两次吹气的总时间应在4-5秒内。
(2)负责按压的两人位于患者胸部一侧,另一人位于患者头部一侧,负责疏通气管和吹气,以及监测颈动脉脉搏。吹压比为1:5。为了避免疲劳,两个人的工作可以互换,互换要在一套5:1的压吹后的间隙进行。在压缩过程中,可以暂停压缩,以验证患者是否恢复自主心跳。然而,无论是验证过程还是操作员改变所花费的时间都不应中断按压超过5秒钟。
6.按下有效标志
(1)可以触摸颈动脉脉搏(由吹气器监控)。
(2)动脉血压收缩压高于8千帕。
(3)意识得到提高,小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