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的内科护理:潜伏期1~10天,一般为2~3天,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普通型: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上呼吸道感染期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出现咽喉痛、流鼻涕、头痛和全身不适,多数患者在此阶段停止。
2.突然畏寒、高烧、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表情呆滞或烦躁不安。该期的诊断征象是皮肤粘膜的瘀点和瘀斑,常于发病后1~2天出现,散在于躯干和四肢,常首先出现于结膜和口腔粘膜。常在1~2天内发展为脑膜炎。
3.脑膜炎期,在败血症期全身中毒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脑膜刺激征阳性。如果治疗及时合理,2~5天内可迅速恢复,1~3周左右即可完全恢复。暴发型:多见于儿童,发病较急,病情危险。
如果抢救不好,往往会在24小时内死亡,分为三种。
败血症的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和不同严重程度的意识障碍。通常,在24小时内,全身出现广泛的瘀点和瘀斑,并迅速扩大,合并成大的皮下出血或坏死。
该型以休克为主要表现,早期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快,血压不稳定,脉压差小。晚期肢体昏厥,唇、四肢发绀,血压下降,皮肤斑疹,脑膜刺激征阴性,脑脊液正常或轻度异常,实验室可发现DIC证据。2.脑膜脑炎的特点是除高热和瘀斑外,还有严重的颅内高压。其特征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反复或持续抽搐、快速昏迷,且常呈阳性椎束征。
容易脑疝和呼吸衰竭。
混合型兼有以上两种类型,病情最重,死亡率极高。流脑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增多,一般在20109/L以上,中性占80%以上。
2.脑脊液检查:这是诊断流行性脑脊髓液的重要依据。
前期只有压力增加,外观正常。后来外观混浊或化脓。细胞数在1109/L以上,以中性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增加,糖明显减少,氯化物减少。沉淀涂片中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3.细菌学检查:诊断取决于在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点中发现脑膜炎球菌。
涂片镜检:用针穿刺脑脊液沉淀涂片或皮肤瘀点,挤出少量组织液涂片染色,获得阳性结果。
细菌培养:血液和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低,阳性者应测定菌群和药敏。
4.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体(多为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患者血液和脑脊液中脑膜炎球菌的特异性多糖抗原。
间接血凝或放射免疫测定也可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具有辅助诊断意义。流脑的预防:
1.疫情期间注意开窗通风,儿童应避开拥挤的公共场所。
2.早期发现和早期隔离患者(呼吸道隔离),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或患病后不少于7天,密切接触者应观察7天。
3.疫苗预防:国内制备的A组多糖菌副作用小,皮下注射一次50微克保护率达到90%,但维持时间短,只有3~6个月。疫苗接种对象是疫区6个月至15岁的人群。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