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母体变化:
(1)生理变化;
1)生殖系统;
2)子宫;
3)子宫体:明显增大软化,妊娠晚期子宫呈不同程度的右旋转。宫腔容积由非孕期的5ml增加到足月妊娠的5000ml,子宫大小由非孕期的7cm5cm3cm增加到足月妊娠的35cm22cm25cm。
从妊娠第14周开始,子宫开始出现不规则无痛性宫缩,但这种宫缩的宫内压力小于<15mmHg,往往不引起疼痛或宫颈扩张,故称Braxton Hicks收缩。希克斯收缩了)。子宫峡部:是子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位。
非孕期约1cm。从妊娠第12周开始逐渐拉伸、拉长、变细,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部。临产时其长度可达7~10厘米。
(1)宫颈:孕期宫颈血管增多,水肿,外观肥大,紫蓝色。宫颈腺的分泌由于孕酮的影响而增加,形成粘稠的粘液塞,可以防止细菌入侵。
(2)阴道:孕期阴道粘膜染色,增厚,皱褶增多,结缔组织变软,延展性增加。阴道分泌物增多成糊状。
(3)外阴:孕期外阴充血,皮肤增厚,大阴唇着色,大阴唇内血管增多,结缔组织变软,延展性增加。
(4)卵巢:妊娠轻度增大,停止排卵。妊娠黄体可见于一个卵巢,孕10周前产生雌激素和孕酮维持妊娠,孕10周后被胎盘取代。
(5)输卵管:孕期输卵管拉长,但肌层无明显增厚。
2.孕早期乳房增大充血明显。
孕妇感觉乳房胀大,乳头肿大发黑,容易勃起。乳晕发黑,乳晕上的皮脂腺增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突起,称为蒙氏结节。怀孕末期,尤其是临近分娩时乳房被挤压时,几滴淡黄色的液体可以溢出来称初乳。
循环和血液系统的循环血量从妊娠第6周开始增加,在妊娠第32~34周达到高峰,增加30%~45%左右,平均增加1500ml左右,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直到分娩。血浆的增加大于红细胞的增加。
血浆增加约1000ml,红细胞增加约500ml,使血液稀释,引起妊娠生理性贫血。如果孕妇并发心脏病,则在妊娠32~34周、分娩期(尤其是第二产程)、产褥期前3天易发生心力衰竭。心输出量从妊娠第10周开始增加,在妊娠第32~34周达到高峰,并维持这一水平直至分娩。产后,尤其是第二产程,心输出量明显增加。孕期盆腔血液回流到下腔静脉的血量增加,右手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阻断血液回流。
如果长期处于仰卧位,可引起血容量、心输出量、血压下降,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孕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X均升高,有利于预防产后出血,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怀孕期间的红细胞沉降率加速至100毫米/小时,孕妇和胎儿代谢物的增加使泌尿系统负担过重。
与非妊娠相比,妊娠早期肾血浆流量(RPF)和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增加,RPF增加约35%,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约50%。RPF和肾小球滤过率均受体位影响,仰卧位尿量增加,因此夜尿多于每日尿量。从妊娠中期开始,由于黄体酮的作用,肾盂和输尿管轻度扩张,输尿管出现尿液返流。孕妇易患急性肾盂肾炎,特别是右侧,呼吸系统孕妇的胸部
在消化系统妊娠早期(绝经后6周左右),约5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早孕反应,一般在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牙龈充血、水肿、增生,刷牙时易出血。牙齿容易松动和腐烂。孕妇经常唾液增多。
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使蠕动减少和减弱,胃排空时有延长,导致上腹部胀满感。妊娠中晚期,由于胃受压,幽门括约肌松弛,胃中的酸性物质会回流到食管下部,造成胃的烧灼感。肠蠕动减弱,容易便秘。
孕期内分泌系统增大1~2倍。嗜酸性粒细胞肥大而增多,形成“妊娠细胞”。产后10天左右恢复。产后失血性休克可引起垂体增大的缺血和坏死,导致席汉综合征。由于妊娠的黄体和胎盘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和孕酮,促进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所以卵巢内的卵泡不再成熟,孕期不排卵。垂体催乳素逐渐升高,在分娩前达到高峰。
与其他激素配合,促进乳房发育,为产后哺乳做准备。8.其他(1)皮肤:孕期垂体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增多,雌孕激素大量增加,导致孕妇脸颊、乳头、乳晕、腹部白线、外阴色素沉着。随着妊娠子宫增大,孕妇腹壁皮肤弹性纤维过度拉伸断裂,使腹壁皮肤出现紫色或微红的不规则平行裂纹,称为妊娠纹。交货后变成银白色,经久耐用。
体重:孕13周之前体重无明显变化。之后平均每周增加350g,直到足月妊娠,包括胎儿、胎盘、羊水、子宫、乳房、血液、组织液、脂肪沉积。矿物质: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磷、铁。近足月妊娠的胎儿含有约25g的钙和24g的磷,其中大部分是在妊娠的最后2个月积累的。
因此,怀孕后至少3个月应补充维生素和钙,以增加钙含量。“昭昭医考官网www.yikao88.com整理,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