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医考官网,初级护士考试编辑整理了《2014年初级护士妇产科护理考试复习指南:产科随访检查》,可供初级护士考试考生参考。希望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有关初级护士考试的更多信息,请登录昭昭医考官网查询!
2013年初级护士考试处方咨询:产科随访检查
监测子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安全性,发现母体并发症或并发症,动态筛查危险因素,进行高危管理。
1.询问前次产前检查后是否有特殊情况,如头晕、眩晕、水肿或体重增加过多、阴道出血、胎动异常等。
2.测量体重和血压,检查水肿和其他异常迹象。
3.腹部检查
(1)用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高度、胎儿出生类型、胎位及胎位的联系。
测量子宫高度/腹围,绘制妊娠图,监测胎儿生长发育:如果子宫高度持续在第90百分位以上,应注意排除羊水过多、巨大儿、双胎;子宫高度低于第10百分位者,应先核实孕龄,排除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或胎儿畸形。
(2)听诊:胎心音在孕妇靠近胎儿背部的腹壁上听得最清楚。先露枕头时,胎心音在右(左)肚脐以下;露出臀部时,胎心音在右(左)肚脐上方;先露肩时,肚脐下部附近胎心音听得最清楚。
4.骨盆内部和外部测量
骨盆内和骨盆外的测量从怀孕24到36周进行。妊娠最后一个月,结合骨盆和胎儿大小,预测分娩方式,确定分娩医院。
(1)骨盆外测量
髂间棘直径:孕妇仰卧位测量髂前上棘外缘距离,正常值为23 ~ 26 cm。
髂嵴间直径:孕妇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距离,正常值为25 ~ 28 cm。
以上两条径向线可以间接推断骨盆入口横径的长度。
股骨粗隆间直径:孕妇仰卧位测量股骨粗隆外缘之间的距离,正常值为28 ~ 31 cm。
这条直径线可以间接推断出中骨盆横径的长度。
骶-耻骨外径:孕妇右腿伸直,左腿弯曲,取左侧侧卧位,测量第5腰椎棘突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 ~ 20 cm。第5腰椎棘突下方距离相当于米氏菱形窝上角或髂嵴线与脊柱交点中点以下1.5cm。这条直径线可以间接推断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直径线。骶-耻骨外径与骨厚度有关,测得的骶-耻骨外径减去1/2尺桡骨周长(指右尺骨茎突和桡骨茎突周围测得的下前臂周长)等于骨盆入口前后径。
坐骨结节直径(或出口横径):孕妇仰卧,双腿弯曲,双手抱膝,测量两侧坐骨结节前端内缘之间的距离。正常值8.5 ~ 9.5 cm。也可以用考官的拳头来衡量,能容纳成人横拳的宽度也是正常的。这条直径线直接测量骨盆出口横向直径的长度。如果直径值小于8cm,应测量出口后的矢状径。
出口后矢状径:是坐骨结节间直径中点到骶骨尖的长度。正常v
坐骨切口宽度;代表骨盆中部的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的距离,即骶骨棘韧带的宽度。如果能容纳3个横指(5.5 ~ 6 cm左右),正常;否则,属于骨盆中部狭窄。
(3)肛门诊断:可以在妊娠最后一个月进行,可以清楚胎儿暴露的高低位置,骶骨的曲度,坐骨棘和坐骨切迹的宽度,骶尾部关节的活动范围。也可结合肛门诊断,测量出口后矢状径,评估骨盆中、出口平面,根据胎儿大小预测分娩方式。
5.胎儿安全监测
(1)胎动:指导孕妇早晚各数数胎动1小时是正常的,每小时3 ~ 5次以上或每小时30次。胎动每小时3次或每12小时20次,说明胎儿缺氧,需要及时就医。
(2)胎儿电子监护;一般从36周开始,每周一次。高危妊娠,如妊娠高血压或妊娠糖尿病,可在32至34周内进行监测。
(3)无应激试验(NST):在无宫缩的情况下,观察胎动时胎心加速度,了解胎儿储备功能。在连续观察和记录的20分钟内,至少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胎动,伴有胎心加速15bpm,持续15秒,为反应型。否则需要将监护时间延长到40分钟,或者尝试用声音或推胎儿躯干的方式唤醒胎儿,然后观察。在40分钟的长时间观察中,任何20分钟内都没有与胎动相关的加速反应,这意味着没有反应。应在24小时内复查,或进行催产素激发试验(OCT)或生物物理评分,进一步判断胎儿安全性。
(4)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在b超下观察胎儿30分钟内的呼吸运动、肌张力和胎动,结合羊水暗区垂直深度和NST进行综合评价分,10分提示胎儿无缺氧依据;8分可能有急慢性缺氧,应加强监测;6分可疑有急慢性缺氧,复查后仍为6分,应结束分娩;4分有急慢性缺氧,应尽快结束分娩。
6.进行孕期卫生营养保健知识的宣教,预约复诊日期。
7.辅助检查
(1)定期监测血尿常规,及早诊断妊娠高血压疾病、贫血的孕妇,及时治疗。
(2)妊娠24~28周进行50g葡萄糖筛查试验,筛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
(3)至少在妊娠早中晚期监测肝功能一次,异常时及时治疗,并定期复查。
8.产前筛查
(1)产前筛查:产前筛查是指通过简便、经济和较少创伤的检测方法,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筛查。要到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筛查。
目前在我国产前筛查的主要疾病是唐氏综合征(21-三体以及18-三体、13-三体)和神经管畸形。在孕期保健的过程中,应向孕妇介绍产前筛查和诊断的相关知识,有意识的筛选需要进行产前诊断的人群。
(2)产前筛查方法:
1)母血清常用的生化筛查的标记物: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非结合雌三醇(uE3),抑制素-A等。因实验方法不同,筛查标记物的组合不同,风险切割值也不同。一般筛查时间在妊娠8~20周。
2)B超筛查
孕11~14周胎儿颈后透明层的厚度(NT),鼻骨的测量等与染色体异常相关的早期影像学的筛查。
孕18~24周筛查胎儿严重结构异常的畸形。
如发现胎儿多发畸形,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相关,建议行产前诊断。
9.产前诊断
(1)一般的医疗保健机构要识别、筛查需要作产前诊断的人群,对需要作产前诊断的孕妇应及时转入具有产前诊断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检查。
(2)产前诊断对象
1)年龄:>35岁(含35岁或丈夫年龄>39岁)。
2)高风险人群:经血清学和B超筛查后的染色体异常的高风险人群。
3)与染色体异常相关的信息:夫妇之一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或有明确遗传病家族史或近亲婚配者,孕妇可能为某种X连锁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等。
4)不良生育史(多次流产或死胎、死产史),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神经管缺陷或其他先天多发畸形儿、智力低下儿、水肿儿、贫血、代谢性疾病患儿等。
5)怀疑胎儿宫内感染或畸形:有活动性TORCH感染史,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的物质(药物、放射线)等。
(3)产前诊断的方法
1)影像学检查:应用B超、X线、磁共振、胎儿镜进行胎儿结构、形态的检查。
2)染色体核型分析:绒毛活检,妊娠8~11周经宫颈、妊娠>11周可经腹部;羊水穿刺术(孕16~22周);脐血穿刺术(妊娠16~24周);母体外周血中分离的胎儿细胞:包括滋养细胞、淋巴细胞、颗粒细胞、有核红细胞,以妊娠15周时获取胎儿细胞为。
3)基因检测:通过获取的胎儿细胞(绒毛、羊水中胎儿脱落细胞、胎儿脐带血、母体外周血中分离的胎儿细胞:包括滋养细胞、淋巴细胞、颗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DNA分子杂交法、限制性内切酶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DNA.
4)生化或代谢产物的检测:通过羊水、羊水细胞、绒毛细胞或胎儿血进行蛋白质、酶和代谢产物的检测,进行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产前诊断。
(4)产前咨询:针对产前诊断的结果,进行相关知识的咨询,并提出医学建议,供孕妇知情选择。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8.54MB 下载数8569 下载
7.36MB 下载数6598 下载
7.98 下载数5698 下载
请扫码进入刷题通关模式
立即扫码 下载资料